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說說古代的「官箴」

2017-08-05
■內鄉縣衙懸掛「天理國法人情」六字匾額。作者提供■內鄉縣衙懸掛「天理國法人情」六字匾額。作者提供

■ 雁 翔

上月,中紀委決定對孫政才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此舉再次說明中央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人民日報》指出,制度就是「規矩」,誰膽敢藐視和冒犯「規矩」,無論職位高低、貢獻大小,都要受到嚴肅追究,任何人都不要心存僥倖。

所謂「規矩」,亦即做人的基本底線和守則。古往今來,「守規矩」總是一再被人提起。孟子曰「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淮南子說「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呂不韋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可見,「守規矩」已是人們立足處世無可置疑的不二法門,官員尤甚,就像「不能偷竊搶劫」、「不能殺人越貨」一樣簡單。

近年來,「守規矩」三字緣何成了一個流行詞?究其原因,蓋因近年來頻頻有官員罔顧黨紀國法、貪腐墮落倒逼所致。

回顧中國歷史,古人非常強調「守規矩」的。古賢強調「立德、立功、立言」,孔子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個「正」便是處世的規矩;孟子還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個「作孽」就是胡作非為、不講規矩。做人如此,做官更如此。宋人呂本中在《官箴》中開宗明義:「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保祿位、遠恥辱,可得上之知、得下之援。」宋至清九百年,此乃官場的座右銘。雖然古代「官箴」的初衷是維護封建統治的,但它勸人「守規矩」的社會意義今天仍不失現實意義!

我國有幾千年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而古代官員是不能「公款吃喝」的,否則就會觸犯法律、丟官降職。

宋朝規定公酒須上交,嚴禁私自享用。宋治平元年(1064),陝西鳳翔知府陳希亮因貪喝鄰州送來的公酒,被朝廷降職為太常少卿。宋神宗時直學士祖無擇政績不俗,卻因私下將300小罐公酒送人而丟了官。「文人官員」蘇舜欽因支持范仲淹改革遭排擠,保守派以他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款買酒宴客為由告發,蘇舜欽及一眾吃客均遭革職。

古代對官員私生活管得也嚴,不少朝代嚴禁官員嫖娼、亂倫。唐玄宗時規定:官員「包二奶」或搞「性交易」,五品以上要貶職「流放」。《唐會要》載,大理司直張黔牟因與自家的丫鬟搞「一夜情」,被舉報摘去官帽。明朝規定官員嫖娼將終生不再錄用。《典故紀聞》記載:明英宗時廣東海南衛指揮使張某赴京奏章,此人在島上放縱慣了,在京仍多次宿娼,敗露後被「謫戍」到遙遠的山西威遠衛當守衛。

古代允許官員著書印書,但不能營利。上海文史館館員劉聲木在《萇楚齋五筆》中記載:清代地理學家徐松當湖南學政,要生員買自己刻印的著作,被革職處分,一生清白付之東流。為防官員陷入「雅賄」怪圈,清朝明令禁止官員進古玩店。咸豐時某侍郎偶至琉璃廠古玩舖遊覽,即遭處罰。某三品官被友人拉去逛琉璃廠,也遭御史彈劾丟官。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挽救危局,派五大臣率團「出洋考察」,為此還出台嚴格的規章禁令:一,差旅費須天天登記在冊,有逾期不歸者,一律停發薪俸、開除公職;二,出洋官員須將到訪國政經情勢、火輪舟車、軍事地形、水師炮台乃至風俗民情等系統記錄,返京後要上交詳盡考察報告......此舉明確規定了出國者使命,杜絕了公款消費和遊山玩水。如此嚴格的規定,加之當時出國需數十晝夜海上顛簸,以致不少人將出國視為「受洋罪」......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嚴峻的現實尤須警覺。細數今天落馬的「老虎」、「蒼蠅」,哪一個不是忘記「守規矩」的不法之徒?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嚴重違反組織和人事紀律,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自己與妻兒則大肆收受賄賂,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終於鋃鐺入獄,被判無期徒刑;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偽造學歷、巨額騙貸,其子劉德成也靠其權力成為「巨富」,2014年底劉鐵男一審獲判無期,將在牢獄度過餘生;原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原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等人,也均因罔顧國法、大肆受賄而面臨牢獄之苦......

「守規矩」乃是做人為官的「定海神針」。獲判重刑的「軍中巨虎」郭伯雄、徐才厚和令計劃、蘇榮之流均出身農家,父母對他們的教誨乃是「你可要守規矩、不忘本啊!」但他們恰恰都忘了「守規矩」三字,終於身敗名裂。假如貪官們能夠年年、月月、天天做到「守規矩」,就不至於滑向萬劫不復的可恥下場了!

我想:落馬「高官」們從政之初對法紀大多也是心懷敬畏的,做人為官也是「守規矩」的。但隨茤x職步步高陞,周圍又缺乏必要的切實的監管,就漸漸忘記當初的誓言,終於積重難返,一步步踏上不歸路。正如原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7月20日在湖北襄陽法院受審時灑淚悔罪道:「我對不起黨的栽培,我之所以犯下大罪都是忘記了『守規矩』這條基本準則啊!」

筆者對始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的河南內鄉縣衙印象最深。其六字匾額「天理、國法、人情」和「寬一分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錢」、「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等楹聯,鞭辟入裡發人深省,早已是全國各地縣衙競相倣傚的「圭臬」了。我對縣衙三堂的楹聯更是刻骨銘心:「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該楹聯深刻揭示了官民、榮辱、得失的辯證觀,彰顯了百姓乃衣食父母、官員必執政為民的普世真理,堪稱「守規矩」的至理名言。

習近平曾多次引用內鄉縣衙這幾幅對聯,指出「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執政黨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他反覆強調官場「是立規矩的地方」、「定了規矩就要照蚇魽v、「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新華社「新華視點」曾刊發《習近平八論「規矩」》一文,重申立規矩、建制度的重要性。他號召全社會要大力加強包括黨章黨紀、法律法規在內的制度建設,增強制度執行力,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歷史是一面鏡子。國家要長治久安,社會要風清氣正,官場必須成為「守規矩」的淨土和楷模。為官者不受法紀約束後患無窮,誠如英國歷史學家吉本所言:「不在憲法規定的自由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腐敗!」

做人務須守規矩,

從政必先遵法紀。

官箴亦是傳家寶,

民脂民膏豈可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