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上任前後,其「前教聯會副主席」身份,不斷遭反對派作出連番「只談背景,不問能力」的政治批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表示,曾找過很多人,他們都各有其優缺點,但要找一個有心服務教育界,又能承受「熱廚房」熱度的人,「唔係大家想像般容易」,而蔡若蓮是最合適人選。他又指政府需要推行國民教育及香港基本法教育,但國教的推行形式可再作專業討論。
楊潤雄昨日出席電視節目時表示,教育界都是理性和實事求是的,不擔心蔡若蓮上任後會遇到太大困難。他又指,不論蔡若蓮的背景予人的感覺如何,只要她有誠意,提出對教育界有益的建議,「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去聽,各方都會願意坐埋一齊去傾。」被問到會否不讓蔡若蓮參與推行國教等相關工作,以免引起「火花」,楊潤雄指當有政策推出時,他與副局長都有責任推銷,向持份者解釋內容。
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視察時曾提及,特區政府要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亦要加強青少年的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宣傳教育。被問及特區政府會否因而要做更多相關的教育工作,楊潤雄回應指,局方會不時作出相關檢討,現時學校推行國民教育的彈性大,其進展亦持續進步。他強調,香港需要推動國民教育,但形式可作專業討論,而香港基本法教育亦要做,因這與市民息息相關。
楊潤雄:「普教中」是長遠目標
他亦指「普教中」是政府的長遠目標,但學校是否要用普通話教中文,要由校方自行作專業判斷,當局會提供協助,這種模式最適合香港。就審計報告曾提及教育局需就「普教中」成效作進一步研究,楊潤雄認為在早前的研究中,有學校會安排能力較好的學生讀「普教中」班別,而能力較遜的則讀「粵教中」,學生的能力並不均等,難以比較,令研究未必得到具決定性的結果,故政府需考慮如何獲得更多資料作研究。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子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