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馬來西亞雖然有「排華」的歷史記錄和「抑華」的現行政策,令不少華商「毅然出走」,但更多華人卻揮不去「本土情結」而「藕斷絲連」。為了打破華人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待遇和傳承華族文化,當地華商積極募捐資金,創辦華文學校。
所以,馬來西亞也是中華文化保留得較完整的海外華人社會,從民間信仰、文化活動和華文學校等,其中文教育在東南亞更首屈一指,乃兩岸三地外唯一擁有完整小學、中學、大學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
由於大馬政府為保障土著基因,給予他們接受公費教育的特權(以種族配額制來保證其入學率),無論是教師或學生,華人要表現特別突出才能躋身公立大學,其教育部也提倡「強化馬來語,提 倡 英 語,並掌 握 母 語」。
當地雖然有不少以英語為主的私立大學,但學費昂貴,令從小受華文教育的普通華人子女望門止步,加上新加坡南洋大學遭殺校的情意結,大馬華人一直欲將南大精神延續,至今集資創立了三所以華語為主的大學/大專,分別是位於新山的南方大學學院(簡稱南院)、坐落在雪蘭莪州的新紀元大學學院和檳城的韓江學院。
馬來西亞的高等教育從名稱上看分三個級別,即大學、大學學院和學院,一般來說,從兩年制的學院(大專)升格為大學學院,或大學學院晉升至大學要經過至少五年的發展。上述三院雖以弘揚華語為目標,但學生也要修讀馬來語和英語。以南院為例,其人文與社會學院的中文系雖為最大,卻比馬來語系、英語系遲開設,可見政府的阻撓。這次因為到新山,我們順便到南院校園遊覽,並有機會跟其領導層如董事長張文強拿督、署理董事長陳洺臣拿督、校長祝家華博士、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安煥然教授、文物與藝術館館長陳再藩先生等共晉晚膳,對這所大馬第一間民辦非營利高等學府有點認識。
校園位於士古來區,面積約廿四畝半;紅柱綠瓦的主大樓高五層,有個塔狀頂,配以方格窗,融合了華族和馬來族建築風格;校園內尚有富蘇州庭園色彩之「華園」,小橋流水,景致怡人;由於地勢高,視野開闊而寧靜,是讀書的好地方。
曾獲該校卓越教師獎的中文系教授安煥然博士充當我們的義務導遊,他對當地文化、歷史和華人社會甚有研究,講解生動風趣,令人對這座城市及其華文教育印象深刻。(星馬行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