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黑臉白臉

2017-08-09

湯禎兆

傳統的育子方法,父母常有分工角色,最典型是黑臉白臉編配──而父親當黑臉,母親當白臉,更屬習以為常的定型設計。當然,來到今時今日,很多專家都已提出無論由誰出任其中一個角色,都是不合適的,於是會強調父母均應合一,以相同的態度及處事方法來教導子女,從而不會令他們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云云。

我認同以上的理想的方向,但仔細一想,背後的前設是把子女看成為是被動的接收者。即成年人怎樣行事,他們就會被動地受到影響,從而再作出反射性的回應。相信有部分孩子的而且確會如此,但面對當今社會稚子早熟的情況,現實情況或許會有另一番面貌。

我所指的是,一方面父母會商量分析及討論黑臉白臉的分工策略,但與此同時孩子也早在鑑貌辨色,穿透背後的運作邏輯。更為甚者,父母子女長期生活在一起,說得上黑臉白臉,即有人需要戴上臉譜,在特定情況下去飾演某一角色。對孩子而言,機靈聰敏的新一代不難看破箇中的「演戲」成分,很容易作出對應的調節。

最近有十數天不在孩子身邊,只憑母親一人,無論如何黑臉,孩子也不如有我在旁時規律。其實母親平常也是黑臉白臉兼施,並非因忽然易位而孩子不予理會,而是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性,孩子慣了向母親撒嬌,而母親呵護關愛是她的天性,此所以理所當然會出現以上的情況。所以專家的意見,其實也只有參考作用。最重要還是自身育兒時的親身體會,什麼才適合,只有自己才知道。

回到剛才的話題,我不是說既然被孩子看透了,就放棄合一地去當黑臉白臉的安排,反過來想說的,即使是早已張揚,仍是要繼續「飾演」下去。大家回想一下,有誰不是在母親滔滔不絕絮絮不休的呵護下長大?黑臉有時候乃用來平衡撒嬌的有效方法,最重要是讓孩子明白到──父母既有自己的性格,同時也有需要擔當的角色,恍如人生,他朝孩子也相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