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膛山人
過去二千多年以來,中國以農立國,由少少一些農村而繁衍至數以億計的人民,分佈在數以百萬計的農村之內。二十世紀的工業革命,衍生出不同的大小城市,使城市的人口日漸增加﹗我國在兩年前、2015年開始,城市人口佔百分之五十二,農村人口跌至百分之四十八;這代表了中國的現代化已踏上成功之路。但這並不代表農村是日漸衰落。
因為人口按生活方式可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類。但農業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恒久地保護的。否則食糧要靠進口的話,這個國家的國力一定是「有限」的了﹗但農業隨了供應食糧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貢獻,例如提供最寶貴的醫藥用途的材料。
本山人曾參加一些國際研討會,談及一個國家是否強盛,是有兩個指標的︰一是農民與其他工作人口的比例;二是每個工作人員賴以工作的工具價值是多少而定。例如美國務農的人口只有百分之八,印度則是百分之八十;又例如某些國家的工作人員只靠徒手工作或使用很便宜的工具工作;但那些強盛國家的工作人員可能要駕駛一架數以億元計的新型飛機,甚或駕駛超越大氣層的火箭,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一些落後的農村農夫的工具只是鐮刀或擔竿之類,但那些強盛國家的農夫卻是駕駛飛機去播種的,這些國家的國力當然是有天淵之別了﹗
對不起﹗本來是要談農村的智慧,但卻繞了一個大圈子,目的是說明新型的農村也可以是很科學化和高度機械化的。
同時,本山人最近有幸遇上一位高人,他本來是中醫師,但他卻從農作物中發現了一種農產品是具有很驚人的滋補作用。當他試圖向本山人介紹其發現經過時,卻用了一大套相當複雜的學術研究及該農作物中的化學變化等等,可以說是一套很深奧的學術運作。
簡單的方法和一些最簡單的用語,把這位高人的理論輕描淡寫地表達了出來,使這位高人甚感驚奇。我們的先祖在二千多年前由山西太原南下,大約七百年前由新會(古稱岡州)移居至香港,本山人的小鄉村大約只有三四百年歷史﹗二千多年來,向南遷徙的前輩可能只是牽着一兩隻牛,攜同一些穀種菜種、雞蛋等,憑着小小風水知識,找尋一些風水不錯、有平地及溪水可供耕種的地方,與一小群同姓(甚或不同姓)的人士,便成立了新界內數百條小村了。
一般農村生活,平日都是割番薯葉,切碎後煮熟餵豬,又在菜田上種些花生菜心等,又每年分兩次耕田種禾而生存下來;村屋缺乏衛生設備,飲水則由村旁水井擔水回屋供茶水之用。廁所則由數家人在屋旁搭建茅寮,貯藏糞便、尿水等,加上煮食用的草灰,放置十天左右,再加水便成為「肥料」,可供在菜田上施肥了,種出來的番薯、菜心、花生等則又可吃進口中,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循環,但卻是千萬農民賴以維持生活的唯一方法了。
這一套簡單的循環,便是傳統農村賴以繁衍後代的智慧﹗因近代知識日益增加,農產品也可能或可以成為非常珍貴的保護身體健康的珍品了,而且更是前途無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