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美天然氣進立陶宛 俄減價保歐市場

2017-08-21

俄羅斯一直借天然氣供應緊扼歐洲咽喉命脈,牽制德國及東歐等國家,不過隨着美國開始向歐洲輸出液化天然氣,俄羅斯戰略部署大受影響。莫斯科未有坐視美國搶佔重要市場,俄羅斯的國營能源企業近期紛紛變招迎戰,包括降低氣價、改變銷售手法及興建自己的液化天然氣設施,同時無視華府和歐盟反對,繼續推動建設橫跨波羅的海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首前蘇進口美天然氣

由於歐洲天然氣產量減少,加上俄羅斯氣價下跌,令去年俄輸歐天然氣量創新高。但與此同時,美國天然氣產量因為頁岩氣革命大增,能源出口成為華府最新的地緣政治商貿戰略。波蘭上月開東歐國家先例,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立陶宛本周也將迎接美國的運油船,成為首個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華府的舉動足以引起俄羅斯憂慮,原因是歐洲市場佔俄羅斯天然氣總出口的75%,一旦相關收入減少,勢必對莫斯科財政構成壓力。不過俄羅斯仍然有一大優勢,就是經管道輸歐的天然氣,比長途跋涉運抵歐洲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便宜得多,現時每百萬英熱單位的美國液化天然氣成本為6.29美元,比俄羅斯天然氣貴3成。這個價格差異對消費者而言甚為關鍵,調查顯示大多數德國人將氣價放在首位,政治考慮只屬其次,贊成增加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民眾更只有6%。 ■《華爾街日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