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華語樂壇叱咤風雲五十多年,生於音樂世家、在香港出生的鮑比達(Chris Babida)曾經為無數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編曲作曲,被譽為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是一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符號。七歲就開始涉足音樂工作的他,親身見證了香港流行樂壇的興衰,面對那個漸漸忘記了音樂的藝術本質、冷卻了熱情、愈來愈快餐式的香港流行樂壇,鮑比達選擇在其他音樂舞台繼續燃燒他骨子裡對於音樂的浪漫和激情。■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攝:彭子文
「當年香港沒有人彈band,我是第一人。」五歲開始學鋼琴,七歲開始在夜總會表演薩克斯風、吉他、貝斯及打擊樂器,十多歲便成為專業樂手的鮑比達說。當年他們那些音樂人,學貫中西,鮑比達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負笈美國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作曲及編曲。「七十年代是全世界音樂的黃金年代,有最好聽、類型最多元的音樂,艾爾頓.約翰(Elton John)也是那個時代的人物。就像香港人喜歡聽舊歌一樣,美國人現在也經常聽六、七十年代的歌。沒有受過七十年代洗禮的音樂人,永遠都欠缺一點。」
用電腦模擬編曲失去靈魂
學成返港的鮑比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了無數當紅歌星的金牌製作人:葉麗儀、陳潔靈、許冠傑、徐小鳳、陳百強、張國榮、林子祥、葉蒨文、甄妮、梅艷芳,粒粒皆星......與今天無人問津的香港樂壇形成強烈的落差。「當年的歌手比較有實力,得益於他們有很好的偶像去模仿學習,例如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天皇級歌手。另一方面當年其實作曲家很少,很多歌其實是cover version,直接改編自日韓已經走紅的歌,所以旋律比較容易感染聽眾。」鮑比達解釋。來自外地的作曲,配合像鮑比達這樣的本地編曲大師,加上一眾唱功了得的歌手,是當年成功的方程式。
相比之下,鮑比達不諱言今天的音樂水準無論是作曲、編曲還是歌手水準都大幅下降。「樂壇已死」,絕非空穴來風。「現在的歌手只會模仿老一輩的香港歌手,視野比較狹窄,不懂得外國的音樂。就算有留意,也只會看到美國的rap。但rap的律動本身是源於黑人文化,放到中國人身上其實感覺不對。」為了省錢,編曲也不像昔日嚴謹。「電子音樂當道,樂器都可以在電腦模擬。但始終不是由真正的樂器演奏,編出來的音樂不能表達真正的旋律。沒有起伏,沒有靈魂,一切都太死板。」
廣東歌很依靠旋律的發揮
至於作曲,鮑比達曾寫下陳百強的《疾風》、電影主題曲《新不了情》、蔡楓華的《也許》等直至今天依然是聽眾朗朗上口的經典金曲。他認為旋律對廣東歌尤為重要。「廣東話有九音,所以歌詞的發音限制比較大,彈性不及國語歌,所以很依靠旋律的發揮。」在起筆作曲前,鮑比達腦海裡早已有理想的主唱歌手。「只用筆寫歌,紙上談兵,是不足夠的,因為每位歌手也有不同的feel,男歌手和女歌手的音調不同,適合不同的音樂。」但歸根究底,作曲家必須發自內心地譜歌。「旋律好聽與否,聽一次就知道,不是靠播到爛。而且絕不可以賣弄一些一般聽眾不能理解的技巧,因為音樂最終的本質是服務聽眾、打動聽眾。」一直堅守這些信念的鮑比達,就這樣譜寫了一首又一首歷久不衰的經典。
但是,愈來愈商業化的操作、愈來愈粗製濫造的作曲,卻漸漸毀掉了音樂人的專業。「唱片公司缺乏創造力,精力不是放在如何製作好的歌、好的唱片,而是想着靠開翻唱舊歌的演唱會賺錢。沒有人出錢買CD,沒有人想出錢做CD,結果CD品質差,就更少人想買,像一個惡性循環。就算有新歌,也是作完後再把歌隨便給一個當紅的歌手唱當主打歌,而不是作曲時為歌手度身訂做,但真正的Marketing應該是由創作開始,不是寫好才由一些不懂音樂的人去考慮如何賣。」
在本地樂壇忘記了做音樂的初衷、失去了做音樂的熱情之時,在九十年代早已轉戰台灣、之後又創作了北京奧運火炬接力主題曲《點燃激情,傳達夢想》的鮑比達,也沒有打算重投這個與自己藝術理想愈來愈背道而馳的香港流行樂壇。「自己離開了香港一段時間,不認識很多新一輩的音樂人,所以沒有什麼合作。」
搞歌舞劇延續音樂夢
因為對音樂藝術還有一份執着,鮑比達近年選擇潛心於創作歌舞劇或擔任大型文藝活動的音樂總監。今年,他就在香港擔任了改編自馬榮成同名漫畫的《風雲5D音樂劇》音樂總監,同一時間又在台灣創作了音樂劇《愛呀,我的媽!》。與寫歌一樣,他不忘在音樂劇中延續自己「服務聽眾」的音樂理念:「《風雲》是武俠故事,但我也在音樂中加入了流行的元素,使它不會顯得老套。」
比較香港與其他華語地區在音樂劇方面的發展,鮑比達坦言,香港仍然是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以台灣為例,它們的音樂基礎訓練很好,每個人畢業前都要懂得兩種樂器。但香港音樂相關的人才很少,所以就連音樂劇的主演都是由非專業音樂劇出身的大明星、大牌歌手充撐場面,當然入面也有商業考慮。」他認為長遠不能只考慮生意角度,否則香港難有趕上其他地方的機會。
像鮑比達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教父,過去取得的成就在華語樂壇算得上無人能出其右。但他卻說自己最愛躲在工作室繼續做音樂方面的研究,反而對於那些追名逐利、自我榮耀的社交活動不感興趣。「我還有很多東西不懂呢!最近就在學習古典音樂的作曲。」如果真的要數一個未了的心願?他思索良久後謂:「很想再寫一些能拿電影或者舞台劇最佳音樂獎的電影配樂或者歌舞劇!」對藝術的追求,是鮑比達始終如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