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院校學生會作為本科生的代表,理應盡量廣納不同意見,與五湖四海的同學求同存異,盡量顧全包括內地生和國際生在內的利益,但事實上近年院校學生會越來越狹隘,幾乎非本地生都「唔使旨意」可以上莊。
其中,浸會大學學生會今屆首次選舉中的內閣退選,就是因為「發現」有內地生是共青團成員,要拒絕「染紅」所以退選云云,香港大學學生會過往選舉亦曾出現類似事件。
中文大學更曾有國際生投訴遭學生會誤導而無法參選,辱罵同學為「支那人」的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周竪峰則被踢爆大玩「無間道」,操控選舉,令自己的心儀下莊當選,學生會可謂小圈子得令人驚訝。
浸大「壑鈺」稱防赤化願退選
在本地生的心中,擁有共青團成員身份的內地生,就等於不能上莊。今屆浸大學生會幹事會首次選舉時,候選內閣「壑鈺」中有一名候選幹事「疑為共青團員」,候選幹事長劉子頎就決定退選,踢走該名同學後再參加補選,聲稱要「以保學生會不被赤化」云云。
同類事件過往在港大學生會選舉時亦有發生,2015年時該校其中一個候選內閣「Smarties」亦被指有其中一名候選幹事「曾為共青團成員」,被本地生質疑有「染紅」疑雲。
不止內地生難以成為學生會一員,國際生亦面對同樣苦況。來自荷蘭的中大畢業生王大中(Emir Mustafa I?ler),在學期間曾一度計劃參選學生會,但因為當時負責相關選舉的同學稱有「溝通誤會」,對他說錯了截止日期,於是他就不能參選。
中大另一個選學生會選到上報的事件,就是周竪峰被踢爆作為中大學生會前會長,竟然教學生報候選內閣「破駢」派人到另一候選內閣「螢」做「臥底」,大玩「情報戰」,希望左右選舉結果,可見學生會的小圈子問題極其嚴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