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明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
近日,香港舉辦「創科博覽2017」展,反應熱烈。20年前,有香港企業家曾認為「hi-tech揩洁Alow-tech撈洁v,如今香港各行各業對發展創科創新產品摩拳擦掌,相信依靠香港獨特的地理、制度、產業優勢,一定能扶植出更多引以為豪的創科企業。
首先,國家在政策上給予香港大力支持。國家科技部成立「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並在本港6間大專院校建設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香港夥伴實驗室,成為促進香港與內地科技合作的重要基地。至今,已經有近500名港人參與到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正如馬化騰所言,「每一個創科成功的城市或地區,一定有正面的、積極的政府主導作用。」 我認為,特區政府「有壓力、有動力」,創科業一定能成功。
除了推出優惠政策外,政府還需要更加積極應對。例如剛剛成立的河套科技園,特區政府一定要力排眾議,加快建設。對於所謂「擔心香港吃虧」的言論,政府必須堅決反對。在涉及土地利用的問題,按正常程序,要4年至6年才能交地,第7年才能動工興建,政府應可以加快處理審批程序。
第二,引進科技人才、吸引海外企業來港,關鍵要讓企業發展壯大,令產業鏈上、下游更加完整。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曾表示,本港科技園的發展主要包括四大領域,即機械人技術、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不過也會考慮加大下游的生產空間。這4個產業有何種關係、何為重點、如何扶持和帶動,與「香港再工業化」如何聯繫,都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落實。
繼續吸引內地優秀人才來港
以近年GDP增長全國第一的重慶為例,重慶市政府認為,吸引高新科技工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產業鏈能在當地整合。重慶市政府說服惠普等電腦公司在西北內陸建廠、並進行研發,8成原材料都實現了本地化,可在半小時車程之內運抵。吸引到大企業進駐,其後的配套零售、監測等企業便也不請自來。
第三,教育、人才交流是重中之重,應為創科發展打造良好環境。現時政府積極鼓勵中學生學習STEM課程,值得肯定。未來可考慮制定更多鼓勵措施,讓成績優秀的學生有積極性選修與科技相關的學科,而非只是選擇醫科或法律專業。
特區政府更應繼續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內地優秀人才來港。或者如馬化騰所言,對企業聘用外地科技人才給予更多的政策紅利,創科企業員工中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比例最好為1:1,以利互相學習交流。
從「創科博覽2017」展可以看到,國家科研發展、應用遍及民生、軍事各領域,香港須意識到已經落後,需奮起直追。數據顯示,目前香港科技園區內共有623間駐場公司,7成屬本土公司,年營業額達1,546億港元。相信隨茯F府的支持越來越大,民間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本港創科創新業的發展勢頭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