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面對「港獨」 大學要重拾師道分清是非

2017-09-27

楊云 時事評論員

近期有人在本港多間大學的校園內懸掛及張貼了大量寫有「港獨」字眼的橫額及海報,令人驚覺沉寂一時的校園「播獨」議題,再呈現眼前。這也反映了有意推動「港獨」的人,決意染指校園,以學生為目標,宣揚其違法的政治主張。

是次懸掛及張貼的地方,有位於大學站外的「民主女神像」,有學生經常出入的「文化廣場」,更有中大的地標之一「烽火台」。這種宣示,已不是所謂「討論『獨立』」,而是在傳播明確的政治主張,有違法之嫌。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的「煽動意圖」列明,「任何作為、言論或刊物」,若「引起憎恨或藐視女皇陛下本人、其世襲繼承人或其他繼承人,或香港政府,或女皇陛下的領土其他部分的政府,或依法成立而受女皇陛下保護的領域的政府,或激起對其離叛」等(回歸過後,「中央政府」即已自動取代相關法例中的「女皇陛下」),即使行為不涉暴力,都可能違法。這已不是用「言論自由」可保護的行為。

自由,從來不是毫無節制的理念。若果自由至上,社會上也不用有法律去規管個人的自由。有關自由的限制,其中一個最常引用的原則是「傷害原則」。這個原則由自由主義大師彌爾提出,原文是「違背其意志而不失正當的施之於文明社會任何成員的權力,唯一的目的也僅可以是防止其傷害他人」。彌爾是非常推崇自由的,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就應該要有充分多元的言論自由與自主的生活方式,然而彌爾也提出了公權力可以干預自由的原則,就是防止其傷害他人。彌爾的主張,正好適用於同是崇尚自由的香港。

引發不同群體的紛爭和撕裂

目前鼓吹「港獨」主張的行為,不單是在法律上有違法之嫌,其更深的傷害在於這種思想對在學青年的影響,利用青年的熱血與浪漫主義,驅使其走上「港獨」的不歸路。尤有甚者,「港獨」主張更令香港進一步分化。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的調查,當中問及受訪者有關「2047年後香港『獨立』」的意見,在「15-39歲」組別中,支持者有約19%,遠高於「40歲或以上」組別的7%,不同世代之間出現顯著的差異。由此可推斷,未來若果任由「港獨」思潮蔓延,會引發青年與老年之間的世代紛爭。

在中大「播獨」事件中,本地生亦與內地生激化了不少矛盾。校內的民主牆成為雙方角力的主戰場,及後有一內地女生因為撕走「港獨」單張,其後備受網絡欺凌,更有片段顯示中大學生會前會長與人發生爭執,過程中充滿侮辱性言辭。本應理性討論的校園變得情緒化,「港獨」思潮的極端性,令本來應該一同學習的人,因為政見不合而同室操戈。這對於主張包容和諧的香港,無疑是一大傷害。

教協以「持平探討」混淆視聽

面對自由從不節制,到超越底線,造成傷害,教育者實在責無旁貸。近日,幸見十間大學的校長發表聯合聲明,譴責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又指言論自由並非絕對,表明不支持「港獨」,並認為是違反基本法,算是立了一個好榜樣。中大校長沈祖堯更強調,雖然言論自由是大學的基石,但不代表無約束,如不能抵觸法律及損害他人的尊嚴及權利,提到基本法訂明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大學的立場是絕對反對「港獨」,不欲校園成為不同政治力量宣傳或動員的場所,否則學生會失去平靜環境探求學問。

沈校長的言辭,令人想起韓愈在名篇《師說》中所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為人師表,首要責任在於向學生說明道理,曉以大義。然而,我們暫時只見到大學管理層的表態,但在教師層面,尚未見到教師的最大工會──教協作出義正辭嚴的表態,只是以「持平探討」去混淆視聽。希望教師獲得學生尊敬時,不要忘記自身責任,在「港獨」的議題上必須教導學生分清是非黑白,彰顯教師應有之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