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落實了習主席香港之行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落實了習主席的重要指示:「要帶頭關心青年,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令愛國愛港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施政報告的房屋科技青年政策是重中之重,當中又貫穿了大量青年工作的內容,可以說施政報告為本港青年提供了發展的明確方向和巨大空間。
施政報告一開始便引述了習主席的講話,強調「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的道理,林鄭進一步闡明,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有責任培養下一代成為具國家觀念、富香港情懷和對社會有承擔的公民。
青年是社會最活躍的群體,他們期待享有更加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政府決策更多地加入青年的訴求和願望,廣泛聽取青年建言獻策,不僅可促進青年對自身利益的關注,而且青年在主動參與政府決策中有鮮明的特點,由於青年思想活躍、感觸敏銳、緊貼社會脈搏,一切社會熱點都有可能成為青年關注的焦點,這可提升政府整體決策的質素和生命力。
可避免中產階級陷落趨勢
施政報告房屋政策目標清晰,就是「重建置業階梯」,階梯由公屋開始,綠置居、居屋及首置屋緊隨其後。林鄭表示,房屋政策要以置業為主導,「令香港市民落地生根,以香港為家」。房屋階梯第1層為公屋,第2層將是綠置居恒常化,第3層是「首置上車盤」計劃,即在居屋之上推出年輕中產家庭可負擔的單位。
另外,施政報告在拓展青年上流階梯方面,還包括以民商官三方協作模式推行「青年共用空間計劃」,以不多於一半市值租金向青年創業家和藝術工作者提供租務和配套方案,讓具潛力初創企業站穩腳步,並利用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10億元的「創意智優計劃」加強對創意產業發展的支持等。
置業難、創業難,年輕一代望「樓」興歎、對「業」灰心。隨着樓價不斷上升,引致其他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青年向上流動停滯、中產陷落、貧富懸殊惡化等問題。3層房屋階梯在保障市民居住權利的條件下,能幫助無法在私營房屋市場置業的年輕中產家庭置業,意義重大深遠,實際上能夠重建年輕人向上流動的階梯,年輕中產家庭置業無後顧之憂後,再在工作和事業上打拚,也有助避免香港M型社會跡象加劇即中產階級陷落的趨勢。
發展跟國家步伐緊密相連
香港的發展跟國家的步伐緊密相連,「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更是國家近年發展的重大戰略,為香港企業特別是香港的年輕人帶來歷史性的機遇。報告對此着墨甚多,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進一步拓展經貿辦的推廣工作、打造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等。
為讓香港青年人能較長期體驗不同地方的文化,見識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施政報告提出積極與更多合適的國家簽訂新的工作假期計劃協議,鼓勵18歲至30歲的青年人走出香港,看看大世界;特區政府駐海外經貿辦亦會在暑假安排香港大專生在當地不同機構實習,體會與香港不同的職場文化。
施政報告提出,自2018/19學年起,中國歷史在初中將成為獨立必修科。林鄭月娥說,期望學生能藉着學習中國歷史和有意義的活動,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具國家觀念的公民,對國家及社會作出貢獻。施政報告指出,教育局會繼續採取多元化策略,促進師生全方位認識國情,包括強化基本法教育、豐富師生內地交流及學習活動、鼓勵姊妹學校加強交流合作等。教育局會優化內地交流計劃,讓更多師生藉實地考察「一帶一路」沿線省市、大灣區發展,以及創新科技企業等,「期望學生藉着學習中史和有意義的活動,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具國家觀念的公民,對國家及社會作出貢獻」。
施政報告的青年發展方向和空間,落實了習主席香港之行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香港青年帶來了希望、動力及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