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官民合作拓展大灣區 為港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7-10-13

許榮茂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

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出爐,除了着力回應市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外,在經濟發展方面,如何發揮本港優勢,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積極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議題上,也有不少篇幅着墨,包括在年底前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等,相信這些工作的落實,可以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配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是香港發展的大方向。「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的建設,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佈局和規劃,香港參與其中,既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責任,有着豐富「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內涵的重要意義,從中更可充分把握機遇,彌補香港發展短板,也反映國家始終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堅強後盾。

助港人港企發掘更多發展機遇

香港已回歸祖國20年,兩地融合日益緊密,越來越多港人經常穿梭兩地,到內地創業就業,施展抱負,當中有不少激動人心的勵志故事,但也不乏遭遇挫折的例子,其中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未能克服在內地創業、工作、生活的困難,包括不熟習內地的辦事方式,不了解國情、司法制度以及政府部門的辦事程序等等。與此同時,港人在內地欠缺穩定的服務平台,難以獲得支援、擴闊人脈、發掘機遇,亦是重要的原因。

施政報告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草擬工作已大致完成,稍後由國務院正式頒佈。除積極建設外,還會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營商、生活以至養老提供更多便利,促進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使大灣區能夠成為港人的優質生活圈。

另外,政府設立的「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可進一步吸納富有經驗的民間團體作為成員,發展由上而下的全面交流平台,並增撥資源進行相關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協助港人港企發掘更多發展機遇。

應支援港人在大灣區「落地」

過往政府有不少政策或基金惠及北上創業、科技研究,但往往因為申請手續過於繁複、未有清晰釐定權責,而令不少有志者卻步。事實上,讓已經有一定服務網絡的民間團體,擔當「聯繫人」的角色,協助在大灣區發展的港人牽線、服務,既可以充分發揮民間機構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又可以讓特區政府的支援能在大灣區「落地」。

新家園協會已在眾多港人回流內地定居的深圳、廣州和福建泉州開設辦事處,提供跨境服務,支援移居內地的港人適應當地的生活、工作,配合施政報告中加強與大灣區合作的措施,新家園協會大有作為,為港人提供優質服務。

放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是名符其實、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政府、民間合作的服務方式,不僅可以在大灣區創建更順暢的交流合作平台,更可推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合作、經貿往來、民間交流,實現共贏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