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一位東華三院學生出的「一帶一路」考題

2017-10-13

陳曉鋒 法學博士 城市智庫「就是敢言」計劃召集人

近日,筆者受邀到東華三院與青年學生交流「一帶一路」與香港青年機遇,在會場上一位學生向我提出問題:「請問陳博士,如何才能在『一帶一路』中真正實現民心相通?青年人在實現民心相通方面應該具體如何參與?」

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水準,應該說,這位同學在參加講座之前是有對「一帶一路」做過相關調研的,在筆者看來他的考題至少反映了三方面內容:第一個方面是青年知道什麼是「一帶一路」;第二個方面是青年希望參與「一帶一路」;第三個方面是青年還知道「一帶一路」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實現沿線各國之間的民心相通。

如今,「帶頭關心青年」成為了香港各界的共識。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聯合東華三院推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紀念章計劃」,藉着與東華三院的學校合作,帶領青年學生與時代巨輪接軌,加深香港青年認識及參與「一帶一路」,開拓國際視野,講好香港故事。事實上,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每年都提供了大量機會給青年學生到內地、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考察交流,教育局也提供了專項經費資助「一帶一路」相關考察活動,與青年一道在「一帶一路」中同行。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部既體現「一帶一路」成就卓越,又體現青年智慧的卡通片叫《熊貓與小鼴鼠》。這部卡通片的主角是中國的國寶熊貓和捷克的國寶級卡通明星小鼴鼠,卡通片以幽默、風趣且寓教於樂的形式體現了「一帶一路」兩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氣息。卡通片的構思、創意和製作過程都極大程度地體現了青年人的智慧,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並讓許多青年實現了自己的藝術夢想!而卡通片的受眾也是青年學生,以青年的價值觀影響了另一批青年的價值觀。

如何實現民心相通?青年又可以在促進民心相通發揮什麼作用?筆者認為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上文提到的卡通片就是體現兩國通過文化藝術的碰撞擦出火花並實現青年與青年間心連心的絕佳例子。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現民心相通還需要青年大膽走出去,「交朋友」也是沒有國界的,通過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考察、旅遊、交流,在學習當地文化的同時,也在當地傳播香港的故事,故事說的就是兩地青年的「友誼天長地久」。

如果說香港在科創領域、移動互聯網發展和生物工程方面已錯過了誕生華為、騰訊和華大基因的機會,那麼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是香港不能再錯過的「再次騰飛神器」。而東華三院學生出的「一帶一路」考題也更加代表了青年人對「一帶一路」的關心和關注,面對這個考題大人們要如何答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