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釋放地產商農地增加房屋供應

2017-10-12

曾淵滄博士

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公佈了,許多人憧憬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的計劃也正式公佈,計劃的構思是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部分單位出售對象由政府規定,協助不太窮的中產,從未置過業的人買房屋,單人收入上限為月入3.4萬港元,雙人或以上家庭月入上限為6.8萬港元,首階段選址為觀塘區的安達臣道舊石礦場,共1,000個單位。這個地點屬於九龍市區,將來又有地鐵站,必然搶手。因為是混合發展,將來落成後會與私樓混在一起,而不是像居屋那樣有獨立標籤,及讓人覺得比私樓低一等。

「港人首置上車盤」是回應了年輕人買不起樓的要求,也許這只是試驗階段,首期只提供1,000個單位,相信香港人會希望政府能推出更多單位,因為地契說明該房屋只能由首次置業者購買及有入息上限,將來如果允許轉售,轉售價也會比私樓低,使到另一些從未買樓者有機會以較低的價格上車。目前,特區政府可選擇的地點有限,因此,估計也會有人批評政府土地用來建「港人首置上車盤」就少了私樓供應。因此,將來也許可以與地產商合作,以優惠價完成補地價將地產商手上的農地變成住宅用地,同時也在地契條款上註明整體地盤必須做混合發展,部分單位屬於「港人首置上車盤」,讓「港人首置上車盤」恒常化。那麼,供應就可以大量增加,地產商手上的農地有好幾千萬平方呎。

好的政策是應該恒常化的。因此,林鄭月娥也在她首份施政報告中說到「綠置居計劃」恒常化以取代部分出租公屋,慢慢地相信香港有樓房的業主數量會增加,逐漸走向新加坡式的組屋政策,同時,林鄭月娥也宣布將「白居二」計劃恒常化。過去,當特區政府推出「白居二」計劃時,說明是試驗性質,有些人反對,認為平白地讓居屋業主賺更多錢,實際上這是「眼紅症」的結果,我們不應該眼紅別人賺更多錢,更重要的是讓一些居屋業主願意讓出居屋,有能力讓出居屋讓其他人上車,只要「白居二」供應的數量夠多,價格自然會下降,因此恒常化是好事,當年「白居二」計劃提出時,我也曾撰文表示應該將這項計劃恒常化。

實際上,早在特首施政報告發表前,今年地產商通過補地價已經把大量農地轉化成住宅用地,可以提供886萬平方呎住宅樓面面積,假設每個單位平均500平方呎,則可以提供的單位達1.7萬個單位,這對香港房屋供應而言,是重大的供應來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