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擁抱大灣區機遇 鼓勵青年北望神州

2017-10-16

詹美清 香港工商專業協進會會長 工聯會法律顧問

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為香港描繪美麗的新願景,打響頭炮,受到各界好評。我特別留意到施政報告論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章節。當中建議由政府牽頭,統籌落實大灣區規劃的工作,這正是充分運用「一國兩制」優勢,為香港開拓新空間。如今內地發展一日千里,創新領域更成為引領世界潮流的火車頭,特區政府應積極宣傳、引導香港年輕人北望神州,鼓勵年輕人擁抱國家發展的機遇,開創個人和香港的美好前途。

近期有則新聞讓網民津津樂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演講時表示, 如今中國的民眾都用移動支付,使用現金已經過時。中國遊客發現在新加坡旅遊時要使用現金,不禁問,「新加坡怎麼這麼落後?」李顯龍還調侃人力部部長林瑞生,形容林不懂使用「支付寶」,是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

過去中國在經濟及科技上只能追趕別人,但經過近40年改革開放,中國在不少領域已領先國際,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被世人稱為新四大發明,顯示中國又具備引導世界發展的新技術、新力量。

中國內地的進步,不僅值得港人自豪,更應該學習。但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港人,尤其是年輕一輩對內地了解不多,而且因為國情教育長期被污名化,推行困難,對內地的負面宣傳卻大行其道,導致年輕人對內地產生誤解,又抱着大香港心態,令港人錯失發展機遇。新加坡都以向中國學習為榮,香港有什麼理由不把握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

習近平主席今年七一來港視察時指出,中央將支援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中央有關部門還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廣闊的祖國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使大家能夠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此次施政報告也提出,特區政府將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營商、生活以至養老提供更多便利,促進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使大灣區能夠成為港人的優質生活圈。

特區政府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責協調中央部委、廣東省、澳門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並主動聯繫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統籌落實大灣區規劃的具體工作,並增撥資源進行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研究和宣傳,協助港人、港企發掘更多發展機遇。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認真落實習主席的指示,以行動推動香港把握大灣區機遇,方向正確,令人欣慰。

國家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最佳發展階段,香港年輕人順應大勢,珍惜機遇,才能創造美好明天。改革開放之初,港人、港企敢做「吃螃蟹」的人,率先回內地就業創業,飲到改革開放的「頭啖湯」。如今,香港已經回歸國家20年,兩地一家親,港人到內地創新創業,更不應落後於人。本港法律、金融等專業界別很樂意扮演橋樑角色,落實施政報告的建議,與兩地政府攜手合作,協助香港年輕人多回內地交流、參觀、學習,繼而就業創業,實現兩地互利共贏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