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浩 民建聯中委 區議員
上星期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發表了2017年施政報告,重點是特區政府希望以新思維和新角色闡述施政理念,並提出新角度和創新措施解決社會共同關心的議題,與市民一起謀劃香港未來發展。
筆者十分認同行政長官提出的新思維施政理念。特別對於近年需要多些關注的施政重點,例如房屋及安老助弱改善民生等方面,正正需要這種破格、創新的新思維以解決市民長期受到困擾的民生問題。至於地區工作,進一步推動地區行政的發展,我們期望特首亦能用這種破格新思維提升區議會的職能及民政事務專員的角色。
早於2016年前特首梁振英發表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為了擴大及落實「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的理念,正式於全港18區推行「地區主導行動計劃」(地區主導計劃),賦予由民政事務專員(專員)擔任主席的地區管理委員會(區管會)權力,協助解決地區上的老大難問題和發展地區機遇。地區主導計劃積極回應市民訴求,處理部分涉及公共地方的管理和環境衛生等問題。因為撥款專款專用,可在區管會成員同意下使用撥款,不用受制於政府恒常撥款使用的限制,深受地區歡迎和支持。就以東區加強滅蚊、環境清潔工作為例,東區專員運用地區主導計劃下的資源,於2016年夏天雨季來臨前使用該筆一百多萬的撥款加強區內的滅蚊工作,包括康文署休憩用地加密噴霧滅蚊工作的次數、加裝捕蚊器及舉辦講座、流動展覽,派發宣傳物品等等,以提升市民對防止蚊蟲滋生的警覺性。故此,東區的蚊患指數明顯下降至全港較低水平。同時,利用撥款加強改善地區環境衛生,透過增聘的流動潔淨隊及洗街隊加強區內衛生黑點清潔行動,改善區內的環境衛生。這代表地區主導計劃大有成效。
地區主導計劃以改善地區工作為目標,更有效發揮「地區問題、地區解決」的理念,我們期望特首未來的施政報告,對該計劃能有多些着墨,如增撥額外資源及人手,在18區區議會的共同參與下,透過地區管理委員會加強地區行政主導計劃工作範疇,為地區工作注入新活力新角色,更好發揮區議會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