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初中中史擬調課時 政治史佔76%

2017-10-31
■教育局昨日起就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展開第二階段諮詢。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教育局昨日起就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展開第二階段諮詢。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修訂展次階段諮詢 教局:勿以政治眼光看待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教育局昨日起就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展開第二階段諮詢,專責委員會表示,回應了首階段諮詢的教師意見,將加入部分衰亡亂世內容並重新調整課時比例,其中政治史比重約佔76%,較首階段增加11個百分點,而香港史則維持佔10%,但內容會作整合,包括有9節教授由清末、民國時期以至新中國成立後香港與內地的關係、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特區成立等。就有意見稱課程文件大綱未列明一些歷史事件,局方解釋文件只為課程定框架,不可能鉅細無遺地逐一將歷史事件羅列,呼籲外界勿以政治眼光看待中史課程。

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自去年起展開首輪諮詢,旨在讓年輕學生整全而有系統地認識國家歷史發展,同時更有興趣地學習。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因應有教師擔心課程內容太多,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比例不合適等意見,昨推出的第二階段已作出調整;當中建議政治史增至114節、文化史則減至21節、香港史則維持15節,經調整後課時比例分別約為76%、14%、10%。

教授兩地關係基本法制訂

委員會又提出,以三大方向作出修訂,包括刪減西周禮樂等課題(詳見表)。

至於香港史所佔課時不變,但課題經過整合。涵蓋隋、唐、宋、元、明、清、清末至民國,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個時期。其中在清末至民國部分設5節教香港淪陷及抗日活動;亦會從革命運動、省港大罷工等事件,探討香港在20世紀初與內地的關係;新中國部分則設4節,教授新中國成立以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歷程、基本法的制定、香港特區的成立及概況等。

就有傳媒查問一些歷史事件會否列入課綱之中,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表示,課綱旨在讓學生整全而有系統地認識中史,以整體中國歷史發展為主軸,「然而中國歷史太長,學生一年卻只有50課節」,不可能每件歷史事件都鉅細無遺地逐一羅列。她又指,課綱有必要保留彈性,反問「唔通每件事都寫到死一死才好?」

斥「洗腦」論調並不公允

她又表示,在實際中史課堂上老師會因應課程宗旨、課時、學生學習重點等,就是否教授爭議性課題作專業判斷,教科書商選材時亦有一定彈性,並不存在「課綱寫了才准教,無寫就唔准教」的情況。她強調,香港與內地關係並不只從政治事件中體現,還有經濟、民生、社會等不同層面,例如東江水能夠反映兩地交流等,認為各界毋須放大個別事件。

而就有意見意圖將中史科抹黑為「洗腦教育」,康陳翠華指不同國家亦會要求人民學習歷史,培養國家情操,有關元素在1997年已列入香港中史科框架中,所謂「洗腦」論調並不公允,呼籲大眾勿向課程投以政治目光。

是次中史第二輪諮詢期至11月30日止,局方會參考收集到的意見,於明年中作進一步修訂,預計最快在2020/21學年由中一級起開展新課程,逐級落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