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金融風險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秦逸飛表示,深港不僅有着地緣鄰近的自然條件優勢,而且市場互補性強,深圳大量的高科技中小企業是香港夢寐以求、亟需補上的短板。目前深港兩地資本市場一體化的條件已十分成熟,就待兩地在監管條件和市場創新方面盡快達成一致意見,而這或在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規劃出台時變得更加可期。
秦逸飛認為,從全球資本市場來看,除了納斯達克以外,深交所的創業板是最為成功的創業板二級市場。究其原因可歸結為兩方面:一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中小科技企業群體,體量足夠大;二是中國正處於整體產業轉型期的關鍵階段,也奠定了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深圳正好承載並充分展現出這兩方面顯著特徵。
他希望廣東省重視深圳與省內市場的關聯度,避免造成嚴重的內部資源浪費和機會成本的額外增加。「如果廣東省能在資本市場上以深圳作為橋頭堡,實現『深港通』機制下的粵港兩地市場一體化,不但能有力促進廣東省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還將進一步拓展深港通機制下的省內及全國市場戰略縱深,對各方肯定是多贏的局面。」
善用金融優勢 助內企「走出去」
香港永安會計師事務所主席梁永安則看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服務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機遇。他指,香港有眾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管理規範,法律、會計、審計等人才均實現了國際化,且熟悉國外的制度、市場、文化,香港本身的制度、文化也與國際接軌,眾多金融機構進駐香港,顯示其對香港金融體制有信心。
梁永安經常往返內地與香港,他發現內地企業在利用香港金融與中介服務上還不熟悉,尤其到香港推介項目,還是內地思維,只是把項目說明書做得很漂亮,有可行性報告,但沒有寫出財務預算、回報條款,沒有詳實的金融數據,這說明內地企業並沒提前了解香港各機構真正關心哪些要素,與多數國際機構溝通不充分,而這些未作說明的東西,恰恰是香港的投資機構最為關注的。
他說:「兩地商業要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還任重道遠,內地企業完全可與香港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由香港的機構來幫助他們梳理重點,有的放矢地推介項目,這樣才能提高成功率。」他並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背景下,應允許更多香港獨資會計師事務所進入內地發展、服務內地經濟,以促進兩地更頻繁交流與融合。■香港文匯報記者 毛麗娟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