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連反對派議員都話:不見「政治灌輸」

2017-11-0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教育局前日發表初中中史課程修訂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就坊間有意見稱課程大綱未有列明近現代史的一些敏感課題,質疑有「政治考慮」。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看不到有政治因素影響課程修訂,亦不認為中史成了「政治灌輸」的科目。教評會主席何漢權認為課綱已有不少篇幅談及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有助學生知道國家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教聯會則指最新修訂稿方向大致正確,期望局方落實時加強對前線教師的支援,共同打造生動有趣的中史課。

葉建源及何漢權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討論中史課程修訂第二輪諮詢文件。葉建源指以往的課程改動很少人理會,直至近年一些人開始關心政治會影響中史的修改,有關課程諮詢才獲關注,「但整體上感覺見不到有政治因素影響修訂」,亦看不見出現「政治灌輸」的情況。

「講得赤壁就講不到草船借箭」

至於課綱中建議,中一及中二教授古代至清朝歷史,中三則教授近代與現代史,葉建源認為目前比例或將清朝以前歷史過於壓縮,「正如三國時代縱然精彩,但若只有一節(課時),講得赤壁就講不到草船借箭。」相比之下近代史時間則比較長,認為在相關時間分佈上仍有調節空間,例如考慮將更多清朝課題放到中三級,放寬中一及中二級有更多時間。

何漢權指出,中史老師的強項在於說故事的能力,上述提及的三國故事,以至今次文件中加入如荊軻等歷史人物的延伸部分,都能讓中史科增添趣味。不過,他認為是次諮詢文件仍有調整空間,應以「學生為本,教師教學」大原則為調整方向。至於坊間質疑一些敏感的歷史事件未有列入課綱,何漢權認為「食飯都要食全部」,建議可將之用附件形式納入課程,交由老師自行按情況決定是否教授,相信有關做法大家較能接受。

何漢權:個別事件可列附件

何漢權又表示,明白一些教師或會擔心未必有足夠課時教授全部內容,但坦言難以強求教完,因此加入選教及延伸部分的做法亦屬合理。

教聯會認為,是次「古今並重」的修訂原則值得肯定,惟新課程將遠古至清末的政治和文化史內容,濃縮在中一、中二級教授,教師為求追趕教學進度,預計跳過或略教的情況仍會普遍,建議局方必須確保所有學校每循環周有兩節課教授中史,讓教師有足夠的課時完成課程。

此外,教聯會認為目前香港史所佔課時比例與內容等安排合理,而個別歷史事件在整個歷史進程中,只佔很少的部分,可留待教師因應校本情況,自行決定是否教授相關議題。

文化史方面,教聯會指最新修訂稿刪減了文化史的課時,相信有助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但部分課題如石窟藝術、明代的國防建設與都城建築等仍偏向艱深乏味,期望當局進一步作出優化。

教聯會促增資源助教師應對

教聯會促請特區政府增撥資源,加強中史科相關師資培訓,並建議教育局設立專責人員,或直接向學校提供聘請教學助理的津貼,負責製作配合課程更新、可供教師使用的電子學習教材,協助前線教師迎接課程修訂的挑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