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來,香港公共行政學院至今培訓逾6,000名內地公務員,課程涵蓋香港制度、城市管理及經濟發展等知識。隨着香港與內地經濟頻繁,學院的課程設計亦更貼近內地所需,例如近三四年為國企及央企開班教授來港上市須知,及高層人員的專業操守。李明逵表示,學院起初無論覓地上堂及籌募資金均遇困難,累積更多經驗後已更為純熟,例如講課場地及酒店房間上均找到固定的合作單位,並能達至收支平衡,實有賴各方支持。
李明逵表示,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早於2002年安排內地及香港的官員交流,不過內地官員來港時,往往只被安排在某個政府部門一段時間,「在無人解釋的情況下,難以了解(香港)政府的實際運作」,該局遂於2012年公開招標,聘請團體擔任教授角色,當時學院成功中標,開辦「啟蒙課程」,推動香港與內地交流。
李明逵指香港公共行政學院是非牟利機構,導師主要來自大學教授、不同部門的退休公務員,很多只是收象徵式費用,亦有現職公務員義務講授。
課程涵蓋公共行政為基礎,領導才能、危機處理、政府與傳媒關係、司法制度等,部分課程度身訂做。李明逵表示,近年多了國企及央企來港上市,便應他們需要,開班介紹香港肅貪倡廉政策。
學院有時亦需要到內地授班,最遠一次去到遼寧瀋陽市開班,教授如何應對傳媒,參與的內地公務員進行一場模擬記者會,本身是傳媒人的導師便會根據其衣着、聲線及態度等進行評分。
副市長活用課堂知識解困
上完課的知識能否用在現實生活中?李明逵表示,曾收到一名內地副市長的電郵,指當時成都發生了一宗交通工具火警事故,現場沒有應用來敲碎玻璃的鎚子,惹起社會輿論,並將矛頭指向政府,當時該名副市長便用了在香港上的危機管理知識圓滿解決問題,「後來他更寫信給我們道謝呢。」
李明逵表示,學院最近無論在知名度、營業資金、場地及課程安排上都遇到不同問題,但靠公共行政學院主席王英偉墊支、熱心人士募捐,直至慢慢建立口碑,做到自負盈虧。 ■香港文匯報記者 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