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施政報告提出下學年落實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指出,教育局以往將中史科「斬件」,破壞課程的系統性,對政府是次能撥亂反正感到高興。不過,他認為學校現時資源仍然不足,情況猶如「茶餐廳資源」應付「五星級課程」,期望政府加強支援,包括安排足夠中史課節數,並建議高中引入毋須考試的必修中史課,讓中國歷史能於不同學習階段連貫起來。
何漢權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政府期望學生能全面認識中國歷史,從理念看來是好事,然而局方給學校提供的資源仍然不足,期望局方能提供相應配套安排。
何又建議政府可考慮接受「一綱多本」的教育模式,以支援不同背景學生,並在個別課題上考慮課時分配安排。
倡高中專題必修
另一方面,何漢權認為目前的諮詢較少考慮中國歷史在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學習階段的連貫性,建議應在初中以外加強延伸,例如可考慮在高中設立毋須考試的必修中史課,讓學生能以專題研習形式學習不同歷史課題。
出席同一電台節目的教協理事陳仁啓稱,政府在2002年教育改革時提出將中、西史合併,如今卻又推行中史科獨立必修,質疑「政治決定」凌駕教育專業。
津貼中學議會執委林日豐則認為,政策既然已經訂出,不應再作爭議,相信學校能按照學生家庭背景、能力、教師判斷決定如何推行,學校亦會平衡各科需要,避免學生學習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