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不少學生以至家長均希望學習地道的英語發音,香港大學言語科學研究發現,其實部分小學英語教師本身亦有「港式英語」發音問題,如未能分辨長短元音「it/eat」、「chip/cheap」不分,把字詞讀得太短,將「down」讀作「單」等。研究又指,資歷較深的教師的英語發音及口語水平,比不上年資較淺的教師,建議當局可加強英師有關發音的培訓。
港大教育學院「言語科學實驗室」昨日舉行「2016-17香港小學教師英語語音科學代改良計劃」發佈會,計劃自去年初起,紀錄了來自20間小學29位英文老師的授課情況,分析紀錄語音樣本,其後並為老師們作一對一培訓,糾正其英語發音及口音問題。計劃發現部分英師有「港式英語」發音問題,如將「down」讀作「單」、「found」讀作「翻」、把字詞讀得太短,令雙元音變單元音,亦未能分辨「it/eat」、「chip/cheap」等長短元音。另外,有老師發音時亦忽略聲調變化,讀英文詞語及句子時連續使用高聲調。
計劃並提到,資歷深的小學英師的英語發音水平,如流暢度、用字、文法準確度等,普遍比資歷較淺的教師差,估計因為早期英文教師入職前後未有接受足夠或正統的語言學、發音訓練,另外亦有部分英文教師早年是由兼教英文科開始,包括英語語音等知識較差。
港大言語科學實驗室主任吳民華強調,英語有「港式」口音在香港相當普遍,計劃目的並非要針對或批評教師語文能力,而是希望透過科學代培訓改善教師發音情況,幫助下一代發音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