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學者:「一地兩檢」不損「一國兩制」

2017-11-28
■鄒平學昨日在清華大學的「香港高鐵西九龍總站『一地兩檢』法律問題透視」講座上發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鄒平學昨日在清華大學的「香港高鐵西九龍總站『一地兩檢』法律問題透視」講座上發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鄒平學昨日在北京就「一地兩檢」方案的主要質疑和爭議作回應,指有人提出「兩地兩檢」或「多地多檢」,在實施上存在四大難點;實行「一地兩檢」則有三個必要性,亦具備五方面可行性。他強調,「一地兩檢」不破壞「一國兩制」,不損害香港高度自治權和法治。

鄒平學昨日在清華大學出席「香港高鐵西九龍總站『一地兩檢』法律問題透視」講座。他指出,對特區政府提出的「一地兩檢」方案的主要質疑和爭議包括:香港高鐵有無必要實施「一地兩檢」?實施「兩地兩檢」或其他方式是否可行?

鄒平學:「兩地兩檢」不可行

對此,這位專家回應,香港高鐵實行「兩地兩檢」和「多地多檢」皆不可行,因為其中存在四個主要難點:開放的網絡化高鐵採取「兩地兩檢」完全不可行;香港與內地直通車的「兩地兩檢」模式無法適用於香港高鐵;為確保高鐵最大上座率,車廂也不可能進行封閉式隔離管理;香港高鐵不能淪為往返於香港、深圳的「擺渡車」,要真正融入國家高鐵網絡之中。

就實行「一地兩檢」的必要性,鄒平學指出有三點:首先,可以實現香港高鐵與內地高鐵網絡的無縫接駁,將極大改善香港與內地城市的交通便利性,符合香港最大利益;其次,可以促進經濟融合,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促進香港與珠三角城市圈、長三角城市群的經濟合作與經濟融合,促進香港與內地市場優勢互補;第三,有利於香港成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城市,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和新的經濟實惠。

具體到「一地兩檢」可行性,鄒平學從五方面加以分析。第一,「一地兩檢」不是一個新概念新事物,有成熟的國際與國內經驗;第二,並沒有改變原有的出入境制度;第三,沒有對出入境人員和物品施加新的限制;第四,沒有不可克服的法律障礙;第五,香港在規劃西九龍車站的時候,已經預留了「一地兩檢」的空間,在此實行「一地兩檢」也具備物質條件。

這位專家表示,如果「一地兩檢」有一點改變的話,那就是節省了時間,更加方便來往民眾。

他亦強調,「一地兩檢」三步走中,合作安排要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批准,再經由香港立法會本地立法,自然會具備法律效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