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印度議員倡建博物館 揭英治港黑歷史防「戀殖」

2017-12-0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回歸祖國至今已20年,但有個別「獨」人仍然「戀殖」,甚至提出所謂「歸英」的歪論。印度國會議員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認為,香港有必要設殖民歷史博物館,讓社會記起英國殖民主義的真相。

塔魯爾近日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強調香港需要記起英國殖民主義的真相,文章至今已獲逾3,000次轉發分享。他在文中指,自己早前來港出席亞洲協會的活動,置身於滿街的殖民時期建築,但就發現香港沒有以殖民統治史為主題的博物館,對此感到不可思議:「香港經歷了長達156年的殖民管治,竟無紀念這段歷史。」

銘記暴行 持續警醒

他指出,無論印度、英國以至香港均沒有講述殖民統治經歷的博物館,因此他最近向印度政府建議,將著名的歷史建築維多利亞紀念堂改成博物館,專門展覽英國殖民主義的苛捐、殘忍、掠奪、暴虐、強徵、種族歧視,揭露英殖暴行,例如當時英國的政策導致3,500萬印度人死於饑荒、破壞印度紡織業及造船業等。

塔魯爾強調,歷史應當銘記,印度需要一個永久的地方,展示英國人對印度做了什麼,作為一個持續的警醒,同時讓印度的孩子們自我學習,讓英國的遊客們自我啟蒙,而香港亦與印度一樣,需要記起英國殖民主義的真相。

他認為,殖民主義正是香港失落的一角拼圖,在香港奮力奔馳於21世紀時,歷史卻被丟在後頭,並認為現在是時候正視問題:「不記住殖民統治時代的過去,意味着經濟比歷史重要,土地比人民重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