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誕節快到,滿街飄盪着濃濃的節日氣氛。聖誕節被指是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香港不少學校都有宗教一科,並向學生說明聖誕節的由來。
然而,對於我國傳統節日的典故,同學們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些有關傳統節日的典故。
中秋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因八月十五的關係,當天的月亮都會分外圓滿明亮,家人聚首一堂,邊吃月餅邊賞月,亦有人會於中秋這天以水果祭月。不過,大家又是否知道中秋節的起源?
嫦娥吞靈藥 奔月成神仙
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較常聽到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據說嫦娥為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以美麗善良見稱。後來后羿得到王母娘娘賞賜一包不死藥,服下便能飛天成仙。
后羿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不料被小人蓬蒙偷偷看見,更想伺機把不死藥據為己有。
某天蓬蒙趁后羿外出打獵,竟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情急之下,把不死藥一口吞下。嫦娥服藥後,身子立時變得輕飄飄,身不由己地一直向天上飄去。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而嫦娥亦成了月亮上的神仙。
吳剛伐桂樹 永遠是白忙
除了嫦娥的故事,亦有另一個關於中秋節的傳說。相傳月亮上長出一棵神奇的桂樹,它枝葉繁密,且高得遮蔽了月宮。有一個名叫吳剛的人,他曾於天界犯錯,因而被貶謫到月宮,負責不停砍伐桂樹,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起來,永遠無法砍光。
這個故事令筆者想起希臘神話內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因得罪諸神,被罰不斷將大石推上陡峭的高山。
然而,每次當他用力把大石快要推到頂時,他的力也就用盡,石頭就會從其手中滑脫,令他又得重新推上去。
詩人李白《古朗月行》正引用了上述有關中秋節的典故。大家不妨欣賞。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大抵如此。那大家又知道為什麼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慣嗎?相傳這關乎元代末年,朱元璋起兵之事。
元代統治者以高壓手段統治漢人,漢人不甘受此等不公平的對待,紛紛起義對抗朝廷。當時朱元璋只是其中一支義軍之首,他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大舉進行革命活動。
為避過耳目,朱元璋命令下屬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行動的消息。當天果然一呼百應,各起義單位收到月餅裡的信息紛紛行動,最後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為慶祝此事,朱元璋把起兵成功關鍵─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下回筆者希望介紹其他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典故。■吳一敏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中文科主任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