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研無創產前診斷 盧煜明獲評「頂尖」

2017-12-15
■中大醫學院教授于君 (左)及盧煜明 (中) 分別獲頒「學者獎」及「傑出成就獎」,以表揚他們在生命化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及驕人成就。 中大供圖■中大醫學院教授于君 (左)及盧煜明 (中) 分別獲頒「學者獎」及「傑出成就獎」,以表揚他們在生命化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及驕人成就。 中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本港科學家成就再次備受肯定,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憑着其「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近日被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評為「2016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6)之一,顯示其研究成果過去5年的廣泛影響力,成功將醫學基礎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在臨床技術或藥物上,切合「轉化研究」的目標。

盧煜明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以DNA分析為本,成功將科研應用至包括唐氏綜合症的臨床診斷,為醫學界的重大突破。

獲藥明康德傑出成就獎

單在2017年,全中國已有多達400萬名孕婦採用該技術,對母親及胎兒健康有莫大貢獻。

盧煜明並在上星期六(9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第十一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頒獎禮中,獲得「傑出成就獎」,以表揚他在生命化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及驕人成就。他對此深感高興,認為可鼓勵他和團隊在科研上繼續創新求進,造福人群。

事實上,其研究團隊正研發新一代的游離核酸分析技術,以探索游離胎兒核酸的生物學及病理學特性,希望可發展出更多與妊娠相關疾病如單基因遺傳疾病、胎兒死亡、妊娠毒血症等的無創診斷方法。

中大另一學者、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于君,也憑「消化腫瘤分子機制和防治研究成果」在是次藥明康德獎的頒獎禮中獲得「學者獎」,其研究對於理解胃癌、結腸癌、非酒精脂肪肝等的發病機制、診斷、治療和預防影響深遠。

她表示,期望可繼續高質素的科研,將成果轉化到臨床應用上,幫助更多病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