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發達,不少人對未知領域的思考仍然充斥迷信。你不難發現一些現代人對吉凶的偏執,仍然保留原始的想法。凡事穿鑿附會,任意揣測,即使於理不通,仍堅持一些毫無根據的想法。如見甲主觀地視作「吉兆」,見乙主觀地視作「凶兆」,並以此作為行事的準則與處世的參考。這種思維模式不僅粗疏,更會形成反智的思潮,最終只會危及自身與社會。智者晏子曾糾正在上者以迷信思維治國,故事見於《晏子春秋》︰
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不祥也?」晏子對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齊景公外出打獵,看見虎蛇等動物便主觀地認為是不祥之兆。於晏子的角度,這種想法屬於「迷信的不祥」,於己於民於國,只有害無益。
晏子繼而以理性的角度思考,提出「智者的不祥」三種觀點。他認為國君不理會國家是否有賢能之士、或知道有賢能之士而不用,或有任用賢能之士卻不委以重任。這三點於國於民也無益,故視為不祥。
晏子更直接點明齊景公思想上犯的錯誤,即在老虎的家與蛇的穴看見虎蛇,其實是自然不過的事,視之為不祥其實極不合理。
譯文
齊景公外出打獵,上山時看見老虎,到沼澤地時看見蛇。回去後,召見晏子並詢問他:「今天我外出打獵,上山時看見老虎,到沼澤時看見蛇,這大概是所謂的不祥之兆吧?」晏子說:「國家有三種不祥,這不是其中之一。國家有賢能的士而在上者不知道,是第一種不祥;在上者知道卻沒有任用賢能,是第二種不祥;在上者雖然有任用賢能卻不委以重任,是第三種不祥。所謂不祥,便是像這種的情況。今上山看見老虎,是由於那山為老虎的家;到沼澤看見蛇,是由於那沼澤為蛇的穴。到老虎的家,到蛇的穴,而看見牠們,何以視為不祥呢!」
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6分)
1. 「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
2.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參考答案:
1. 「今上山看見老虎,是由於那山為老虎的家;到沼澤看見蛇,是由於那沼澤為蛇的穴。」
2. 「到老虎的家,到蛇的穴,而看見牠們,何以視為不祥呢!」
■謝旭(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資深中文科與通識科老師、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
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