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監護權爭戰》 探討社會家暴問題 為受害者發聲 導演威尼斯獲獎

2018-03-30
■本片是薩維勒格蘭第一部執導的長片。■本片是薩維勒格蘭第一部執導的長片。

法國新晉導演薩維勒格蘭(Xavier Legrand)首部長片《監護權爭戰》(Custody)即一鳴驚人,斬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昨天正式上映的《監護權爭戰》既有達頓兄弟歐洲自然主義傾向,也有庫柏力克閃靈式的懸疑驚慄,盡顯功力。不過導演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卻表示,自己其實是舞台劇出身,不是一個電影迷,連王家衛也沒聽過。他走上電影之路,其實是為了引起觀眾對不同社會問題的關注。■文、攝:陳添浚

電影講述當Miriam(莉亞德卡飾)跟丈夫Antoine(丹尼曼奴徹飾)離婚後,她向法庭申請12歲兒子祖利安(湯馬斯佐利亞飾)的單獨撫養權,藉此令他遠離那有暴力傾向的父親。但Antoine在庭上成功為自己辯護,法官最終判處雙方擁有共同監護權。大受打擊的Miriam除了要接受未如所願的裁判外,還要提防前夫這個別有用心的父親。面對水火不容的雙親,身處夾縫中的祖利安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家庭危機爆發。

家庭暴力 全世界都關注

導演指出,家庭暴力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不止在法國很普遍,連全世界也是,但關注度卻很低,很多人把它簡單地視為因為家庭內部伴侶間爭執的不幸,而不知道家暴其實每天都在自己身邊家人朋友發生,電影正好是一個很適合用來探討社會問題、引起關注的媒介。「很多法國觀眾就算本身對這個社會問題沒有認知,看完也覺得很震驚,重新關注這個問題。」

電影前半段被不少評論稱讚情節極真實細膩,有如紀錄片般的質感,這得益於導演事前花了很多功夫搜集資料。他說:「我與不少受害人交談,考察過警察局負責處理這些危機的部門,也與不少幫助受害者的社工、心理學家討論過。」

電影開首Miriam與Antoine在法官面前聆訊一幕,兩人言語上的交鋒,鏡頭冷眼旁觀,就有強烈的寫實感。Miriam向法官提出Antoine是一個施暴者,要求法官不要讓Antoine再見自己的子女,而Antoine則向法官抗辯。此時觀眾彷彿代入了法官角度,不知道該否相信父親的話。導演解釋不將父親具暴力傾向的事實直接告之觀眾的設定。「施暴者都喜歡控制別人,觀眾一開首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不知道是否該相信Antoine的自辯,所以某程度上連觀眾也被Antoine控制了,誤信了他的話。」

堅持不用配樂用自然聲

如果說電影前半部分是冷峻的社會剖析,電影後半部分卻筆鋒一轉,變成像《閃靈》一樣的懸疑驚慄片。導演謂他其實不是想刻意「炫技」,同時利用兩種不同的說故事技巧。「有這種轉折的感覺,其實是故事自然發展的效果。因為一開始事情還沒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必然比較平鋪直敘,像紀實片。後來進入到關鍵情節,就充滿了懸疑效果。」

不過,在懸疑情節以至整部電影,導演卻堅持不用配樂,只用自然聲。此舉效果出奇地好,反而更具電影感。「我不想將故事簡單化。荷里活電影在主角即將面對危險時,就會有背景音樂作暗示,但我覺得這樣處理很粗糙,很不真實。」

電影獲得巨大成功,得獎無數,導演說這可能是因為他探討的是一個全球性話題,所以能夠觸動很多觀眾。「你不需要有超高智商也能看懂,它說的故事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不過,原來導演是舞台劇出身,本身甚至不是電影發燒友。被問到對香港電影有什麼認識,他帶點抱歉地說:「老實說,我不太熟悉香港電影。」記者提點下追問有沒有聽說過王家衛或有沒有看過《花樣年華》,他笑道:「有聽過這部電影,但不知道是王家衛拍的!」不過,雖然不是電影出身,但他對於電影創作依然有無限熱情,一手包辦劇本和執導。「寫劇本時電影畫面的構圖已經在腦海裡有初步印象。相比起寫舞台劇劇本,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寫電影劇本。」

送《監護權爭戰》電影換票證

由高先電影有限公司送出《監護權爭戰》電影換票證20張予香港《文匯報》讀者,有興趣的讀者們請剪下《星光透視》印花,連同貼上$2郵票兼註明「監護權爭戰電影換票證」的回郵信封,寄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3樓副刊部,便有機會得到戲飛兩張。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