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字裡行間】給孩子看的書?

2018-04-17
■孩子看不懂的書。 作者提供■孩子看不懂的書。 作者提供

黃仲鳴

近閱周振甫《教給孩子的古文課》。看書名已覺累贅;看內文,多不適合「孩子」看。未知周振甫眼中的「孩子」,十八廿二三十而立的都是「孩子」吧?

書中所述,其實頗艱深,現今的孩子多看不懂。香港的孩子固是,內地的孩子何嘗不是?周振甫談到古文的「因聲求氣」、「六觀」、「一家風格」,方今有多少中文系的學生知道?遑論孩子了;較淺的是第一篇〈怎樣學習古代文學〉,周振甫教人要先從了解「語言入手」。他指出:

1. 要分別古語和今語。他舉「薄而觀之」,注解若是「走近前去看」,那就錯了。這個「薄」字,應是「逼近」的意思。「薄」是古語,不明往往弄錯。

2. 聯繫句法來解釋,這其實不單止古文,現代文字都要如此來讀,不能斷章取義。

3. 注意用詞方法。周振甫舉《陌上桑》的「日出東南隅」為例,「東南隅」若注解為「東南角」那便錯,哪有「日出東南角」的?原來這是「偏義複詞」,兩個複詞只取其中一義,這便是「偏義」。

4. 注意特殊結構。周振甫舉《木蘭辭》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是說雌雄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只是詩句簡短,所以把腳撲朔屬雄兔,把眼迷離屬雌兔罷了。」

周振甫還提出另外三法來看古文的特性,但以這四點較為特別,故拿來一談。不錯,如此了解古語言,那才能讀通古文,但如無基礎知識,又如何能了解、明白呢?相信大多數的孩子看了也不明所以。孩子讀古文,我常說,不理什麼,先背誦,後了解。周振甫在〈「因聲求氣」說的先行者〉一篇裡說,「死記硬背」是苦事,這我不敢苟同,要背的,必揀選文辭較淺,音韻較鏗鏘的來背,枯澀說理的要「按下慢表」,否則破壞了孩子的興致。這點十分重要。周振甫應舉些美文、範文來教導孩子;而不是全書要孩子怎樣怎樣;一味說理,如何是孩子的古文課?

「因聲求氣」的「聲」,是文辭的音節韻味,「氣」是作者表達的氣勢。所以我常鼓勵學子先讀李白的,讀出「聲」和「勢」,對古文才不會抗拒。

宋朝的蘇洵,二十五歲才發奮讀書,「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可見他的苦心。成年始讀書,思想、性格雖成熟,但始終不及童蒙之入腦。他自我形容:「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觀於其外,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周振甫說,蘇洵是會讀古文後那才讀古書的,自是能「入其中」,那才可「入其情」,明白原作者所表達的氣勢,這可說是「因聲求氣」的先行者。然而,蘇洵文章「聲」與「氣」,可不及他的大兒子蘇軾了。

周振甫此書,書名錯極。而內文更無序跋,講明是給孩子看的;莫非我孤陋寡聞,書商易名而出的舊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