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社會文化改變 港人遲婚普遍

2018-04-19
■新一代未必視結婚為人生必經階段,遂有遲婚趨勢。 資料圖片■新一代未必視結婚為人生必經階段,遂有遲婚趨勢。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新鮮人在學校畢業踏入社會,當中不少人視二三字頭為事業「搏殺期」,未必將婚姻大事放在首要位置。此外,生活成本高,由擺酒、置業到生兒育女,不少人想「儲夠彈藥」才考慮結婚,加上社會文化改變,新一代未必視成家立室為「里程碑」,種種因素有可能延遲結婚年齡,甚至選擇不結婚。不過,無論遲結婚或不結婚,均直接影響本港生育率,「少子化」導致人口老化速度更快。 ■何文田官立中學 通識科資深教師 黃釗泓

【背景】男女初婚年齡升

根據統計處去年的《香港人口趨勢1986-2016》報告中顯示,香港男女遲婚現象愈趨普遍。2016年本港女性及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9.4歲及31.4歲,創1986年以來新高;離婚數目達1.7萬宗,是30年前的3倍。這情況可能與經濟環境、男女人口結構,及個人主義抬頭有關。

【概念】

男女比例:指每1,000名女性相對的男性數目。本港自2006年起出現女多男少的情況,男女比例失衡加劇。

個人主義:指的是一種鬆散的社會結構,相對集體主義則是一種緊密的社會結構。

女權主義: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許多女權主義的支持者積極推動婦女權利及利益等議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