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預計最快下月出台。香港明匯智庫、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香港紫荊雜誌社及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昨日共同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智庫論壇」,逾300名學者及政商界人士出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明匯智庫主席曾智明表示,「一國兩制」為在大灣區發展的港人提供了一個無可取代的地位,呼籲港青善用香港的法律、融資及人才優勢,在大灣區各展所長。
論壇首先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8》藍皮書及《粵港澳大灣區智庫發展報告2018》的發佈儀式,兩書闡述了對大灣區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建議。
曾智明:港優勢獨特創業有市
曾智明在致辭時表示,「一國兩制」讓港人在大灣區內發揮特殊功能,有助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及資訊流,例如在金融方面,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內地企業國際融資的首選平台;在創科方面,香港大專院校具優秀的科研能力,配合能充分保障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有利國家吸納外國資本。香港青年應善用國家賦予的發展空間,盡快提升自身競爭力並積極參與大灣區的發展。
近年越多越多港青有志北上創業,曾智明指各類新興行業倘要順利發展,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市場規模,才有望衝出國際,而大灣區內6,700萬的人口將為港人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推內地身份與國民待遇配合
至於如何鼓勵港青投入大灣區,他認為中央政府應向在大灣區發展的港人提供內地居民身份證,並賦予港人全面的國民待遇,藉此提高港人的國家觀念及民族意識。
另外,他建議特區政府應建立大灣區一站式資訊搜尋平台,並推出手機應用程式,讓港青可隨時查找相關資訊及政策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就是敢言」主席張俊勇也認為,有關部門可從三方面鼓勵港青融入大灣區,一是運用最新科技,實現大灣區的資訊化管理;二是增撥資源,為港青開辦更多大灣區考察交流團;三是拓展更多宣傳渠道,包括電視、平面廣告及新媒體等。
全國政協委員、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傑莊表示,大灣區有三個適合港青發展的方向,一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因為深圳、東莞、中山製造業力量強大,在打造國際創新科技走廊方面有優勢;二是演藝文化中心,香港影視及文化產品影響廣泛,港青應進軍內地市場,進一步傳揚香港的本地文化;三是電競產業中心,內地近年電競業發展迅速,相信是港青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