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以三種「政權力量」深刻地論述立法會的角色與定位,並提出三點希望,既點出立法會議員的根本使命,又講明了必須履行的憲制性責任;同時也道出了中央與港人對立法會所應扮演的正確角色、議員所應發揮的積極作用的要求和期待。
王志民應邀出席立法會午餐會,與議員們「行埋一齊,坐埋一齊,傾埋一齊」,聆聽交流意見,共話香港發展,現場互動良好,氣氛愉快。
立法會並非首次邀請中聯辦主任出席午餐會,五年前張曉明就已經出席過一次,張曉明在致詞中提出16字與立法會議員共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理性溝通、良性互動。」這16字箴言,主要論述了中聯辦與香港各界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的溝通問題。
從憲制層面講清楚立法會性質
王志民這次出席立法會午餐會,主要從憲制層面講清楚了立法會的性質,他指出立法會本身具有三種角色:第一,依法維護特區憲制秩序的重要「政權力量」;第二,促進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造福香港市民的重要「政權力量」;第三,弘揚愛國愛港精神,促進香港共擔歷史責任、共享發展榮光的重要「政權力量」。將立法會的三種使命與作用,通過高度的政治概括精闢表達出來。
立法會依法維護特區憲制秩序的重要「政權力量」性質,必然要求立法會和議員必須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履行憲制性責任。任何挑戰甚至否定現有憲制秩序的行為,都是對立法會本身角色和地位的顛覆,都是絕不允許的。如若出現諸如鼓吹「港獨」、焚燒基本法等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損害香港和諧穩定的言行,不僅是違背了議員職責,更是違反了立會依法維護特區憲制秩序的重要「政權力量」性質。
正因為如此,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此次釋法關乎維護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的憲制秩序。其後,香港高院依據基本法和香港有關法律,結合人大釋法先後兩次作出公正裁決,裁定褻瀆誓言、鼓吹「港獨」者喪失議員資格。人大釋法和高院裁決,亮明法律紅線,對遏制「港獨」、維護立法會「政權力量」的性質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促進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立法會促進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造福香港市民的重要「政權力量」性質,必然要求議員們擔負反映民意,監督和支持政府施政,推動香港經濟、民生發展的重大責任。王志民致詞時,肯定了部分議員考察大灣區之行,議員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能夠更接地氣地思考「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共同謀劃香港更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良策。
立法會必須摒棄拉布,停止阻礙政府施政和社會發展。正因為如此,去年12月立法會通過建制派議員提出的24項議事規則修訂,這不僅是建制派的勝利,更是全體香港市民的勝利,意味着反對派濫用拉布來癱瘓議會運作、無理拖延法案審議及通過的空間將大為減小,立法會和政府運作將重回正常軌道,市民的福祉將得到適切保障。
立法會弘揚愛國愛港精神,促進香港共擔歷史責任、共享發展榮光的重要「政權力量」性質,決定了包括各位議員在內的所有特區公職人員,都是「一國兩制」下治國理政的特殊重要力量,都是特區政權機關的重要成員,都應當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首次提及立法會的「文化核心價值」
王志民致詞時,提到立法會曾通過議案,強烈譴責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彰顯了香港同胞堅定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的凜然大義。更提到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立法會通過了90億港元的救災撥款,部分議員冒着餘震不斷的危險訪問災區。又提到有的議員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受到中央的重視和採納,並有力地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香港贏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王志民不僅以三種「政權力量」去確定立法會的角色與定位,同時明確指出「『愛國愛港、民主監督、理性務實、和衷共濟』應該也必將成為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文化的核心價值。」這是中央駐港主要官員首次提及立法會的「文化核心價值」,未來立法會能否努力朝着這一核心價值方向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