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爆發,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大家醒一醒,知道中國高端科技與美國之間還得加倍努力才能追得上。很明顯的,這場科技戰會加快中國在通訊科技、個人電腦、手機晶片、操作系統上的研究、製造自主設計生產的晶片與操作系統,目前面對的只是陣痛,長遠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以同樣手法打擊日本,日本是美國的盟國,也深受打擊。2010年至2011年的歐債危機,很明顯也是美國人製造出來的,因為歐債的導火線,就是三家美國的信貸評級公司,一口氣大幅度將希臘國債的評級由A級降至垃圾而引發的。今日,美國用當年對付日本的方法來對付中國。有了日本的經驗,中國不會輕易投降。
中國最強的實力,是中國人挨得苦,而美國人不願意。貿易戰一定兩敗俱傷,兩敗俱傷的情況一旦出現,美國人會要求特朗普下台,這是特朗普打貿易戰必須考慮的問題。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貿易戰中輸了,之後出現長達20年的衰退期,今天反映日本經濟的日經指數依然遠低於當年的高位。
但是,今天美日的貿易依然有大幅逆差。因此,可以說,貿易逆差問題,重點不是貿易,而是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美國人太喜歡消費,刷信用卡,以分期付款消費;美國政府也喜歡消費,政府財政年年赤字。美國人與美國政府長期消費用的是美元,美元是印出來的,美國政府的國債已經達到驚人數字。
不過,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元是國際貿易通行的貨幣,美國政府可以不斷印鈔票讓自己消費,讓美國人消費,貿易赤字永遠縮小不了。
對美國來說,貿易逆差實際上不是問題,只要美元仍然是國際通行貨幣,美國就可以不斷地印鈔票消費,而美元要成為唯一國際通行貨幣、唯一國際貿易貨幣,美國就必須永遠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因此,貿易戰的背後實際是強國戰、科技戰、貨幣戰。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崛起,科技上追趕美國;本世紀初,歐元崛起,威脅美元地位。因此,美國就必須對日本、歐盟痛下殺手。今日輪到中國,一些香港人還以為在「一國兩制」之下,美國打擊的對象只是內地的企業,與香港無關,這是重大錯誤,在美國人眼中,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打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