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自中央確定海南建設自貿區、發展自由港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之後,各路資本聞風而動,迎接寶島第三次歷史發展機遇。令人欣喜的是,海南省政府第一時間出台了「史上最嚴」的房屋限購政策,雖然千億規模的樓市遭遇「急凍」,但是筆者則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相信海南不但可以避免重蹈1993年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覆轍,而且必將令海南自由港建設沿正途前進。
出台最嚴厲限購
4月22日,海南省出台的限購政策,基本上本島原居民和來島內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士才可購置一套住房,杜絕了本地人士及島外人士炒作房地產的機會。事實上,近些年,隨着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推進,海南的房地產市場成為各大開發商和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大規模的圈地造城運動接踵而來,強大的外來購買力直接推動了海南房地產價量齊升。2017年海南全區域成交面積達到2,293萬平方米,同比上漲52%;成交金額高達2,714億元,同比上漲82%;成交均價達到每平方米11,836元,同比增長20%。當地媒體報道,這次突如其來限購政策至少「速凍」了千億樓市。
相信,海南的決策者面對現實,也受到很大的壓力。再就是,海南大開放,最迫切需要的是資金。當下,海南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2017年的GDP為4,462.54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只有7,179美元,低於全國水準。同年,深圳的GDP達22,438.39億元,人均GDP為2.71萬美元。可想而知,靠房地產吸引全國以至境外資金,對海南的決策者有巨大誘惑。
拒絕房產泡沫誘惑
可是,誘惑被拒絕了。1993年的教訓,猶在眼前。1988年,海南建省,大批淘金者殺到。當時樓市均價為每平米1,350元人民幣,1992年則猛增升到5,000元;1993年上半年達到頂峰,每平米為7,500元。地價升幅更高,為七倍多。當時海南城市人口100多萬,房地產公司就13,000多家,平均80人一家地產公司。1993年下半年泡沫破裂,95%房地產公司倒閉了,海南有新三景:「天涯、海角、爛尾樓」。更慘痛的是,房地產泡沫爆破引發的債權糾紛給社會留下了更大的創傷,之後十多年仍難以復原。
因此,在這次出台「史上最嚴」限購令,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反覆強調,海南不能成為房地產的加工廠,島外人想要多少,島內就建多少,也決不能讓高房價成為海南發展的「攔路虎」。 房價高企不僅會推高本地居民購房置業的成本,制約海南城鎮化水平的有序提高,削弱本地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還會阻礙外來人才的流入,惡化海南的營商環境、居住環境乃至發展環境,從而制約海南的長遠發展,給海南再次造成難以磨滅的創傷。他說,來海南就業創業,舉雙手歡迎;若來投機炒房炒地待價而沽,海南一百個不答應。
我們看到,雄安新區的發展,也採取嚴限炒地炒樓的政策。這說明,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重要指示,正為內地各級政府深刻領會,認真執行。原來一些不良的產業歪風,正在得到糾偏。
根據中央此次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海南的自由貿易港制度在2025年初步建立,2035年成熟,2050年建成「高度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現代化」的「美好新海南」。中央還確立海南四大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將成為中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還可以在南海海域,加快開採可燃冰等礦物資源,推進西沙等海島旅遊等等。事實上,海南發展正業,有着極其廣闊的天地,有志的投資者大有可為。
順帶說一句,香港正開展土地供應的大討論,我們也應學習學習海南的決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