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H股開通「全流通」試點意義重大

2018-04-30

李 勇

4月20日,中國結算、深交所對外聯合發佈了《H股「全流通」試點業務實施細則(試行)》,並於當日起施行,以規範H股全流通過程中的相關行為。這意味着H股全流通試點正式拉開序幕,而聯想控股也成為首家H股「全流通」的試點企業。

有數據顯示,香港市場目前共有254家H股上市公司,其中近90%為國有企業。在254家H股上市公司中,唯一的H股全流通案例是2005年10月建設銀行以H股全流通的方式上市,其他H股上市公司都只實現了部分股份的流通,其他股份並不能上市交易。

H股全流通試點,作為中國證監會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項重要舉措,其背後的意義堪稱為繼2005年A股市場開啟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之後的又一里程碑。推動「全流通」對於H股而言,有着如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有助於解決H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H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為H股、內資法人股與國有股等,由於出現部分流通與部分不流通的分化狀況,客觀上導致了H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出現了股權分置的現象。股權分置,由於所持內資法人股與國有股不能流通,使得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並不會關心股價的漲跌,不會關心投資者利益,更有甚者還會頻頻地侵犯中小股東的利益。而H股「全流通」之後,將會使得原先不流通的法人股與國有股部分開始流通,從而使得股權分置所導致的隱藏的內外資股東利益衝突問題得到解決,從而有助於H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其次,促使H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更趨合理。在實現全流通之後,上市公司的估值更加市場化,而市場的「無形之手」將會起到一個自發調節的作用,在市場化定價機制的作用之下,使先前由於H股公司部分股份流通部分不流通分化格局所導致的H股公司的估值不盡合理的狀況得以改變,從而使得H股公司的估值更趨近於合理。

最後,有助於解決H股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問題,有助於增加香港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由於H股公司的二元制股權結構,使得H股一直存在着「同股不同權」的問題,擁有B類股的原始股東持股上市流通性非常低,而擁有較好流通性的A類股卻對應的只能是低投票權,使得內地企業赴香港上市的積極性不高。而H股推動「全流通」,將會使得原始股東擁有股份流通的權利,從而增加內地企業赴香港上市的熱情,也將有利於增加H股公司的流動性,可以為諸如上市公司收購之類的市場化資本運作創造條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