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八位成都畫家香江聯展 畫出巴蜀畫派秀潤之氣

2018-05-01
■一眾嘉賓與出席畫家合影。■一眾嘉賓與出席畫家合影。

四川地區文化傳統深厚,人文環境積澱極深,自古便是書畫家的搖籃。如張大千、石魯、蔣兆和,皆是生於四川的書畫大家。成都,作為中國西南重要的藝術之地,歷來為中國文化藝術作出卓越的貢獻,無論在工筆花鳥還是寫意山水中,都透露出巴蜀畫派典型的秀潤之氣。日前在港舉辦的「靜觀西南--成都書畫家香港作品展」就展出了八位極具代表性的成都書畫家的精品佳作,呈現中國西南書畫藝術的新面貌。■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

由集古齋有限公司、中粹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靜觀西南--成都書畫家香港作品展」呈現劉道容、劉先正、劉遂、劉三餘、林機、余周建、李壽友、劉詩語八位成都書畫家共五十件風格婉轉細膩、意境含蓄典雅、傳統功力深厚的作品,從而促進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推動西南本土區域文化藝術發展,在美的創造與欣賞之中增進川港兩地人民的了解,促進兩地文化更深層次的交流。

開幕禮上,香港美協主席蕭暉榮教授、大唐西市絲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厲劍峰、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尹樹廣、香港川渝同鄉總會副會長吳向濤、集古齋有限公司董事趙東曉博士、中粹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總裁鄒世俊等嘉賓,連同劉道容、劉先正、劉遂、劉三餘、林機、李壽友、劉詩語共7位畫家出席,和觀眾分享了他們創作藝術的過程,並探討他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與香港書畫愛好者即席交流筆墨的意趣。

劉道容是參展畫家中經驗最豐富的一位,更在現場即席揮毫。無獨有偶,他也是眾多畫家中最忠於傳統的一位,堅持畫傳統山水。他特別崇拜八大山人,<八大>的《快雪時晴圖》被他尊為「絕品」。不過單靠臨仿是不行的,畫家必然有自己的畫魂。因此他的作品既汲取八大的焦墨簡筆、以黑計白、荒寒似虛的畫法,同時在畫作的某部分又融入自己水墨渲染勾勒的技法。整體而言,他善用淡墨簡筆,畫面清逸,用色摒棄重色濃抹,崇尚淡綠淺絳的意韻,線條不以大起大落奪人,極具文人氣息。

革新傳統梅花畫法

劉遂擅畫梅蘭竹菊,他的作品格調高雅,以清雅、高遠的畫作來袒露自己的心扉。他尤善畫梅,自號梅花道人。但他畫的梅卻與傳統不同。傳統上國畫在對梅的吟誦傳唱中,更多強調了其冷、清、孤傲的君子之風,因此多以折枝入畫,以瘦瘠疏落的表現形式,傳達作者「遺世孤立,清幽自潔」的態度。但劉遂則以積極向上和蓬勃的生命力入畫,強調梅花的爭春精神和報告春消息的頑強生命力。他筆下的梅花枝條茂密,繁花似錦,一派繁榮興旺,表達了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

焦墨熊貓具特色

作為成都畫家,豈能不畫成都的吉祥物熊貓?林機愛畫熊貓,但用的不是傳統畫法,而是較少見的焦墨熊貓。墨分五色,焦、濃、重、淡、輕。焦墨比濃墨還黑,極難掌握,少有人用,一般只用於畫北方山水的滄茫雄勁,像林機這樣用來畫花鳥走獸卻是當代的創新。林機認為,焦墨單純,素樸,反而有一份寧靜安逸。中國畫用墨忌躁浮,最宜雅致,而林機的熊貓作品則透過焦墨和水墨對襯,工筆和寫意對比,在對立中求統一,於矛盾中找和諧,讓人產生靜謐之感。

年輕畫家大膽創新

李壽友、劉詩語是八位參展畫家中作品較年輕的兩位,只是三十出頭,反映了巴蜀畫派的傳承。李壽友擅畫沒骨花鳥,兼取寫意和工筆之畫法。沒骨花鳥畫法自徐崇嗣始,明末清初的惲壽平則使「清、柔、淡、潤」的沒骨作品成為標杆。李壽友在前人的基礎下卻大膽創新,將山水的技法如積墨、積色等引入到花鳥畫中,使沒骨花烏有山水畫的氣勢和厚重及豐富的層次感,以至於濃墨彌漫出煙雲、重彩反照出水光,形成一股虛化的能量。他又特別好畫荷花,甚至將自己畫室取名「枕荷樓」,因為荷花似開還合,似孤還群,似隱若現,與他的創作特色互相輝映。

傳統國畫以男性主導,女性畫家少之有少,劉詩語不僅是此次展覽中最年輕的畫家,也是此次展覽中唯一的女性畫家。記者細問之下,才得知她原來是另一參展畫家劉三餘的女兒。自幼在爸爸的熏陶下,女承父業,拾起了畫筆。她表示,學習水墨畫的女性的確比較少,很多人一開始也不太理解,但這反而激起了爭取更多人認可的決心。比起像她父親一樣更注重作品中氣勢的男性畫家,她覺得女性畫家也有自己獨有的優勢,加上女性畫家更少,這種優勢就更加彌足珍貴。「女性畫家會更注重當下的感覺,更注重作品中感性的一面。」

她今次帶來展出的一系列《魚樂》就折射了她的這些創作思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但是劉詩語卻茪O在畫中將金魚形態萬千、游姿雍容的一面展現,彷彿感受到金魚在水中暢游的喜悅。有人說金魚的記憶只有7秒,難怪牠們可以輕易地忘掉人世間的一切悲歡離合,自得其樂。「我多以水墨暈染的手法畫金魚,觀者欣賞時會發現每一條金魚都不一樣,有各自的喜悅。」她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