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願景計劃建議政府成立「公私營合作管理局」,統籌及審理「土地調整計劃」的發展申請,而且不會繞過城規會程序。香港願景表示,管理局應由行政長官出任主席,成員應包括不同界別專業人士,並邀請市民參與討論計劃,以免予人「官商勾結」之感。
設獨立機關審批
香港願景指,公私營合作需要平台和審批機關,為私人界別提供途徑發展公私營項目,建議成立「公私營合作管理局」作為獨立機關,負責審批計劃工作,並為私人界別提供一站式服務,以縮短審議項目的時間。而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財委會審批和撥款時,亦會參考管理局的意見。
香港願景續指,成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機關時間長,為了向社會展現決心,政府可在短期內成立「公私營合作統籌辦事處」,有助統一項目理念和細節及吸收經驗。
被問到管理局可縮短多少發展時間,以及會否繞過城規會程序,香港願景首席研究顧問潘國城表示,每個發展項目都不一樣,難以估計所需時間,但重申不會繞過城規會;若管理局通過的建議書不符合城規條例要求,或需與城規會商討,再決定是否通過,屆時亦可能需要審視城規條例是否需要修改。
倡邀市民共討論
至於如何避免外界認為是「官商勾結」,香港願景首席研究顧問潘國城表示,管理局成員應包括不同界別專業人士,包括官守與非官守成員,亦應包括立法會議員,並且邀請市民參與討論計劃,以免予人「官商勾結」之感。■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