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逾三成港人精神健康亮紅燈

2018-05-07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調查港人身心健康狀況,平均得分11.99分,屬健康水平,惟仍較內地的7.83分以及德國的9.7分為差。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寶儀  攝■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調查港人身心健康狀況,平均得分11.99分,屬健康水平,惟仍較內地的7.83分以及德國的9.7分為差。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寶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寶儀)港人學業及工作壓力大,有團體調查港人的身心健康狀況,結果發現,逾約三成半受訪者超越精神健康警戒線,僅一成多人表示能享受生活。調查又指以15歲至24歲年輕人的精神健康較差,平均達「一般精神健康問卷」(GHQ)14.32分,貼近15分的警戒線水平。家庭醫生林思睿表示,本港青少年面對學業壓力大,且生活習慣欠佳,忽略運動,導致精神健康欠理想。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在去年7月至11月,透過街頭及網上問卷訪問2,100名15歲或以上港人。調查以GHQ量度受訪者精神健康狀態,以0(完全沒有)至3(經常)表達過去一個月出現的頻率,得分愈高代表困擾愈嚴重。

料逾200萬人受精神困擾

調查顯示,整體受訪者GHQ平均分為11.99分,屬健康水平,惟仍較內地的7.83分以及德國的9.7分為差。值得關注的是,得分在15分或以上、處於警戒線水平者多達34.5%。團體推算全港有逾200萬人受精神困擾。

15歲至24歲高危

調查又指,愈年輕的受訪者精神健康愈不濟,15歲至24歲人士得分14.32,其次為25歲至34歲的13.66分。相反,65歲或以上者僅10.2分。而且超越警界線者(15分或以上)的普遍率差距大,最高的15歲至24歲組別高達46.9%,而最低的65歲或以上組別僅26.1%,相差近一倍。

另外,受訪港人最常出現的5種身心狀態均為負面項目,最多為「覺得自己總是感到有精神壓力」(58.7%),「覺得自己不能夠克服困難」(50.1%)緊隨其後。相反,正面狀態出現較少,表示「大致來說樣樣事情都頗開心」及「覺得自己能對事情下定主意」者各有約14%,認為自己「能夠享受日常生活的活動」更只有12.4%。

團體解釋,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理想,估計與其生活習慣有關,例如每天顯著地較少喝6杯水或以上,以及較少進食蔬果等。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指,青少年面對學業壓力是影響精神健康的因素之一,又指中心接獲約一成多的求助個案來自15歲至24歲群體。

林思睿提醒家長,孩子若經常在臨近公開試或考試時頭痛,又或經常不上學,或者與學習及個人壓力有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