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發展重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認為,香港未來會有大量發展機遇,呼籲年輕人要把握機會。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更相信,粵港澳大灣區有力成為亞洲最大的灣區,與紐約及倫敦媲美。
黃友嘉:香港市場較細
黃友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雖然已經十分發達,但未來仍然充滿發展潛力,「中間仍有很多障礙,如果可以將障礙消除,我們的發展會有爆炸性的協同效應,這個世界有三大時區,美洲有紐約,歐洲有倫敦,但亞洲的中心仍未形成,我認為我們有很大發展潛力。」
內地在19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黃友嘉指自己讀中學時已經認為香港市場太細,一直望有機會到其他地方尋求更佳的發展機會,所以十分羨慕年輕一代可以有享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會,相信大灣區絕不只是一個發展概念。
令港人享更多國民待遇
陳百里認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正變得愈來愈重要,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政策可以同時為香港不同界別人士帶來發展機遇,令香港獲得前所未見的潛力和優勢,「以往在不同場合都會提及香港在『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我們未來在這方面要做更多功夫。」
粵港澳大灣區有6,800萬人口,國民生產總值達1.39萬億美元,發展速度是全國最快,陳百里預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會令香港市民在內地享受更多國民待遇,以加強區內不同地方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的互聯互通,有利香港繼續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工作。
陳百里呼籲本港的年輕人要把握機會,在不同領域發揮自己所長,對社會作出貢獻,令香港未來發展可以更上一層樓。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