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官員有Say】雙黃局長「行孖咇」 近觀浮動太陽能板

2018-05-07
■兩名局長「行孖咇」,參觀水務署位於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兩名局長「行孖咇」,參觀水務署位於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

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發展局轄下部門一直積極推動各項節約能源措施,包括在營運過程中提高能源效益,以及探討在不同設施中應用可再生能源。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昨日發表的網誌上指出,近日相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行孖咇」,參觀水務署位於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了解其環保節能的成效。 他強調,要構建更宜居的香港,保護環境是愈來愈重要的議題,發展局與環境局將繼續加強合作,探討如何更廣泛地推動各項環保節能措施,共建綠色香港。

石壁水塘船灣淡水湖試行

他表示,水務署正探討在水塘安裝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的潛力,以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為測試系統的可行性及評估其效能,該署首先在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進行先導計劃,各安裝352塊太陽能板。船灣淡水湖的系統運作約半年,石壁水塘則運作了逾一年。

參觀當日,水務署助理電機工程師梁致峰介紹,在水面安裝浮動太陽能板,可善用水的特性,為太陽能板提供天然的冷卻效果,從而提升整體的發電效率;太陽能板覆蓋水面,亦有助減少儲水蒸發,保護水資源。

減碳量如植樹420棵

黃偉綸指出,現時兩個系統所產生的電力,主要供水塘附近的水務署設施使用,每個系統的設計功率分別為100千瓦,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2萬度,相當於36戶普通家庭的一年耗電量,為地球每年減少84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同種植了420棵樹,可見善用可再生能源的初步成果。

黃偉綸續說,水務署亦十分重視水塘的水質情況,定期把一些魚苗放入水塘,讓牠們協助吃掉水中的藻類,控制藻類增長以維持生態平衡,同時會定期在水塘不同位置抽取水樣本作檢測,並使用儀器進行實時水質監察,確保水塘水質優良。

黃偉綸肯定太陽能成效

黃偉綸並談及太陽能發電,他指渠務署轄下有逾300所防洪及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運作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現時位於小蠔灣污水處理廠的太陽能發電場,是全港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由逾4,200塊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板組成,總裝置發電容量達110萬瓦特,每年發電量可達110萬度,即約相等於230個家庭一年的總用電量,從而每年減少77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太陽能發電場所產生的電力,會為廠內的隔篩設施、工場、行政大樓、紫外光消毒設施、污泥處理設施等提供電力。除可達至節能減排目的外,更可節省污水處理廠的電費開支。

黃錦星亦於他昨日發表的網誌上指出,船灣淡水湖引入浮動太陽能發電,既可善用本港有限空間去結合低碳潔淨能源發電,有助減緩氣候變化,同時也保護水資源,對水塘儲水的量與質均有裨益,進一步惜水減碳。

黃錦星讚利緩氣候變化

他指出,新鮮出爐的「上網電價」將提供適切的經濟誘因,令一般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投資回本期縮短至約十年,吸引企業、團體及大眾人士善用其合適空間「種電」,廣種福田,並希望透過全民協作,減緩氣候變化。■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