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立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長
為期兩天的中美貿易談判上周五結束。據報道,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給中國開出了多項無理要求,其中包括要求中國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在2年內減少對美國2,000億美元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如果覺得中國不配合,可以立刻用關稅制裁中國,但中國不得反擊,不能對美國產品加關稅,等等。對此連美國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美國《洛杉磯時報》指出,沒有任何國家會答應這些要求,特朗普經濟團隊近日在北京的表現足以令人困惑和擔憂。
核心技術必須自主研發
《人民日報》在上周六的一篇評論中表示:「面對美方來勢洶洶的貿易保護主義攻勢,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利益,絕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換,回絕了美方的漫天要價。」並強調:「在多邊貿易體制下,任何霸權主義、單邊行徑都沒有市場,都是對現行規則體系的破壞,也注定會失敗。只有堅持互利共贏、謀求開放合作,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現實選擇。」
貿易多邊主義本是世界大勢,半導體晶片供應鏈早已全球化,美國高通、美光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利益巨大,但美國政府依然決定向中興、華為下手,指向事關中國崛起的核心技術元素,明顯有着發起戰略競爭和遏制中國崛起的用意。這種明顯的單邊主義思維已主導了美國的行動,更顯示美國可能意圖用強權政治處理經濟問題。
對此,國家已做好戰略應對,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表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習主席在視察三峽工程的重要講話還指出了解決這一核心難題的方向,即不是「靠引進、靠別人給予」,「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習主席已經吹響了國家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和大國重器建設的進軍號角。
核心技術和大國重器建設,除了自主研發的「華山一條路」,別無出路。當今中國已經具備了應有條件。在人才方面,現在中國每年有五六百萬大學生從高校畢業,這當中就有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經歷了多年的全球化訓練之後,目前正瞄準產業鏈中高端;中國已是資本大國,有雄厚的資本支撐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和大國重器建設。
把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裡,香港亦可扮演重要角色。在創新和科技方面,香港在科技研發、知識產權和相關的專業投入有相當的經驗,有5所大學都排名在全球100強之內,香港的科研人才也非常豐富,擁有43位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香港的工程科學園和香港科學園擁有接近100位的院士。香港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基建,擁有數碼港、科學園和正在推動中的河套地區「港深創新科技園」等創新平台。
基礎和應用研究實力超卓
香港科研人才的能力也獲得國家認同。由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力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安裝於大國重器嫦娥三號的着陸器頂部,協助拍攝月貌全景影像,和監視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運動。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得獎名單,香港科研人員榮獲六個二等獎,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香港培養出來的年輕科技企業家汪滔從科大畢業後,到深圳創業,他成立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機,2014年銷售額就高達30多億元人民幣,被《時代》周刊評為「2014年度十大科技產品」,2015年《經濟學人》雜誌發佈的「全球最具影響力機械產品」,大疆也是唯一入選的華人產品。
這些例子都說明,香港在基礎和應用研究發展方面具有超卓實力,應該而且可以在國家的大國重器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定位之一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參與國際高端競爭的重要載體。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聚焦國家對核心技術的重大需求,聚焦國家的大國重器建設,聚焦國家戰略產業技術領域,建設綜合性、集成性,面向全球競爭、開放協同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從《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的簽署到河套「港深創新科技園」建設的啟動,粵港澳合作正循着創新的主線,將科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香港可以為「中國製造2025」提速,在國家的大國重器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