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兩地生「擦火花」 利創科競爭

2018-05-23
■區玉輝認為,兩地學生合作可以帶來很多衝擊。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區玉輝認為,兩地學生合作可以帶來很多衝擊。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中大研究倡支援內地生港創業 為發展注新活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近年世界各地正颳起創新創業風潮,而在這場創科追趕戰中,除了資源投放外,人才亦是成功關鍵。就香港社會正面臨科技創業人才不足的挑戰,中文大學一項創業研究指,本地大學內地生普遍具較佳科學、工程背景,可望能為香港創科注入活力。負責研究的學者表示,內地生及港生思維方式、興趣、人脈關係等有所不同,合作帶來的衝擊「正是創新所需要」,建議應從政府政策、院校、業界,以及同鄉會等社區支援層面,為內地畢業生開拓創業空間,並促進多元文化創造兩地生合作機會。

創科被視為香港經濟新動力,在資源上,國家大力推動兩地協作,讓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可獲國家經費「過河」資助,而特區政府最新財政預算也宣佈增撥5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

在創科人才方面,中大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早前獲特區政府「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進行了「內地在港大學畢業生的移民創業:多重視角的實證研究」項目,檢視如何整合內地畢業生的人才資源,鼓勵科技創業,更有效推動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

研究報告指,香港側重商業及金融發展,令社會面臨科創人才不足,而教育及培訓體系難以短時間改變,所以吸引外來創科人才例如內地畢業生是重要一步。

從5方面推內地生科技創業

報告提出可從5方面入手,包括大學招募內地生時已加入創業培育考慮、政策上更鼓勵畢業生留港、制定適合內地生創業計劃、利用同鄉會和商會的活動協作,及以多元文化思維促進融入,推動內地生科技創業。

區玉輝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提到,內地生對科技興趣較港生高,亦會花較多時間投入研究,兩地學生合作可以帶來很多衝擊,例如思維方式、興趣、人脈關係等很多方面,「對創新創業而言,不同背景是好事,衝擊才會激發出不同的想法。」

但他分析指,現時香港各大學於招生策略、課程等未有針對性鼓勵創業。另一方面,內地生也面對語言障礙、文化及價值觀差異等挑戰,致令實際上他們留港創業並不踴躍。

香港目前力推科技創新,區玉輝指,在人才資源上香港亦面對競爭,部分港校畢業、有志科技發展的內地生,創業時或傾向選擇內地城市,「例如深圳、廣州等地,比起香港有更大的研發投入、人力和機會,而當地的生活、朋友圈子和社會氛圍亦可能會令他們更感舒適方便。」

他補充,即使他們開始時於內地創業,未來業務拓展或考慮打開國際市場時,亦可能選擇到香港,始終有潛在好處,「但重點是要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聯繫,現在這方面重視明顯不夠。」

不應視育才為「搶資源」

對於部分人以「搶資源」角度看待人才培育,區玉輝直言並不認同,特別因為在創業層面,「競爭」意識尤其重要,「太多的資源會『浸死』一間初創公司,因為創業需要嘗試新內容,競爭亦正正會創造新的可能性。」

他續指,綜觀全世界而言,初創行業及相關工作往往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外來人亦相對較本地人更傾向創業,這說明社會吸納外來人才及推動其創業的重要性。

區玉輝說,香港近年在創科政策及氛圍都較以往更積極,未來應推動在港內地生和本地生多作交流,鼓勵他們認識社區,並可利用現有的同鄉會及商會的資源,組織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擴大社交網絡,尋找好的創業導師,並要跨部門和跨院校合作,制訂更有效鼓勵創業政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