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發現蟻穴奧秘 港生揚威國際

2018-05-25
■香港代表隊於開幕禮後合照。 大會供圖■香港代表隊於開幕禮後合照。 大會供圖

顛覆科學家觀測結果 有助樹木除害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還未識字時就把動物圖鑑內容倒背如流的「大自然迷」聖若瑟書院學生楊沐華,與拍檔攜手經過數百次的觀察與研究,發現一種與害蟲共生的黃猄蟻的「巢穴系統」,打破了以往科學家的觀測結果,有助優化生物防治方法,以更加有效地治理影響樹木健康的害蟲。該項目打破靠「發明」奪獎的傳統,首次代表港隊憑藉「新發現」,近日於第六十九屆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勇奪動物科學組別四等獎和專項二等獎,揚威國際。

「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中學生國際STEM比賽,今年賽事在本月13日至18日於美國匹茲堡舉行,香港承辦機構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帶領6隊11名學生代表,赴美與來自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800名學生一比高低。

研究項目奪兩獎

其中,楊沐華與漢基國際學校葉若言組隊,憑藉2016年開始研究的項目「大自然的裁縫」奪得動物科學組別四等獎和「Sigma Xi」科學研究學會生命科學專項獎二等獎。

巢穴非單葉包 小圍大似星系

楊沐華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自然迷」,「和許多小朋友不同,從小我就不喜歡童話故事,而對大自然裡有生命的東西很感興趣,媽咪送我的童年書籍是三本動物圖鑑,我就每天讓爺爺講解上面的字,所以在我未識字的時候就能按圖講出動物的資料,身邊人覺得很神奇。」

他曾在學校門口發現了黃猄蟻這種在樹上爬的「漂亮螞蟻」,因此感到好奇,經過數百次的觀察和對文獻的研究,發現黃猄蟻竟並非如科學家所說以單個葉包為巢穴,而是把大葉包和小葉包聯繫成一個有機整體構成生存的「巢穴系統」。

楊沐華解釋道,大葉包像恒星,是「主巢穴」,其他小葉包像行星包圍在它周圍,「承擔倉庫和廚房的功能」,「我們將這個系統命名為『星系巢穴』。」

楊沐華續指,受城市化的影響,原本是益蟲的黃猄蟻現在與害蟲介殼蟲形成共存關係,而這些害蟲對樹木健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現在發現了黃猄蟻的生存方法,未來可以直接『打擊』大葉包,提高生物防治的效率。」

葉若言則估計,他們的發現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認為香港極端氣候愈來愈多,例如颱風等或會令黃猄蟻採用「星系巢穴」,有助其種群生存。

從小熱愛科學的楊沐華坦言,在以往曾參與的科學比賽中,以對大自然的「發現」作參賽項目確實有些輸蝕,常被評委提問「有什麼用、什麼意義」。

他直言,自己是「因為好奇而研究,實際對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好回答」,又認為人類科研確實不少關注於如何讓人類更加舒服、幫助人類發展,「但探索科學如果只是因為利益、功利,會讓人失去原本的熱情。」

蘇祉祺:比賽證港生質素不低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當中人才最重要,而比賽見證了香港學生質素不低。」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暨港隊領隊黃金耀則認為同學水平年年攀升。

二人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增加更多資源,用於培養創科人才。

翁祐3女生「樹膠布」獲獎

是次港隊其他成員亦取得多個獎項(見表)。其中,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3名中三女生葉寶瑩、蔡培琳與黃月亭憑藉「樹膠布」奪得化學組別三等獎,該發明可直接黏貼於樹木患病處,可防止藥物流入泥土,比香港慣用的點滴和噴灑方法對環境損害較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