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昨日,一項關於本港大學生就業調查顯示,超過9成受訪者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表示樂觀,超過8成人表示願意在內地工作及發展,75%的受訪者認為內地工作機會多,是吸引他們前往內地發展的主要原因。另外,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暨「大灣區研究發展基金」啟動儀式上周五在灣仔舉行,與會者均表示期盼大灣區規劃的出台,並認為大灣區具有四大優勢,分別是政策優勢、先發優勢、「一國兩制」優勢以及區域優勢,亦有多名與會者指出,資訊不足、缺乏人脈、文化差異等因素,是港青不願赴內地創業的主要原因。如何讓香港有興趣北上發展的青年能做足準備?如何讓香港青年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現狀和未來方向?如何為青年人前往大灣區發展提供切實誘因?如何制定優惠措施推動香港青年放膽北上發展?這都是兩地政府迫在眉睫、責無旁貸的任務。
有專家預計,現時人口約6,800萬的粵港澳大灣區,到2050年人口將達到1.2億至1.4億。統計顯示,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城市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加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優勢,這些利好因素為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增長動力,也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巨大的人生機遇。
大灣區提供巨大機遇
但是,早前有調查研究顯示,仍有57%的青年不願前往大灣區發展,其中,57.2%的青年不了解大灣區,42%的青年不想離香港太遠。香港青年是否了解和適應與香港差異甚大的生活環境和營商環境?因此,幫助港青了解大灣區,並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情況決定是否抓住機遇到大灣區拓展理想和事業,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責無旁貸的義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此問題十分重視,她近日在大灣區訪問行程中與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及省長馬興瑞會面時提出,粵港兩地要在青年工作和民心相通方面先做一些項目,讓兩地人民擁抱大灣區發展。特區政府預計於今明兩年,通過「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及「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約5,200名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的城市交流和實習。在建立大灣區國際人才庫方面,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宣佈政府發展創科的八大方向,其中一個正是匯聚科技人才。
一直重視和支持青年工作的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上周二假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尋找家鄉的商機-大灣區青年千人考察團暨大灣區青年聯盟成立啟動禮」,聯盟旨在服務香港廣東社團總會24個主要社團逾千港青,從6月起分批赴9個大灣區城市考察並尋找商機。廣總主席梁亮勝勉勵港青藉此行「打開大網絡」、「鍛煉大本領」、「抓住大機遇」。筆者相信考察團活動將讓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有更深入的認識,希望大家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搭上國家高速發展的列車。
五點建議助港青了解大灣區
如何幫助港青了解大灣區,搭上國家高速列車?筆者綜合各方意見,有五點具體建議:第一,特區政府應設立一個網上資訊平台,收集和整理大灣區最新的情況和數據,讓香港青年能有所準備;第二,特區政府應牽頭與各行業商會合作,設立一個介紹不同行業發展現況和未來趨勢的資訊平台,讓香港青年了解大灣區的產業發展現況和趨勢;第三,特區政府可開辦短期課程及請專家指導,讓港青先在港熟悉內地商業環境、政策及社會文化,填補兩地之間的鴻溝;第四,特區政府應設立專門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及獎學金,支持香港青年學生投入創新科技研習及創業;第五,建議推出「香港青年學生高鐵優惠票」,為於香港或內地就讀大學的香港年輕人,提供價錢相宜的高鐵優惠票,以鼓勵他們多到大灣區以及廣袤的祖國內地旅遊、參觀,認識國家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