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雙城記】面子還是裡子

2018-06-08

何冀平

《蔣公的面子》已經演出七年達三百多場,每個月會在南京一間固定劇場演出兩場,依然受歡迎,掌聲笑聲不斷。

《蔣公的面子》在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首演時,情況完全不同。故事講的是1943年,蔣介石親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邀請三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飯,三個教授各有各的心思,矛盾糾結爭辯,到底給不給校長蔣先生這個面子?內容涉及舊時知識分子與當權者關係,形象揭示了知識分子面對強權時的複雜心態,故事敏感,台詞出格,引起爭議。

當年的中國校園戲劇節,不准許這部戲演出參賽,被淘汰出局。一個學生演出的戲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激怒了該劇導演、劇本指導呂效平教授。呂教授從事戲劇研究教學,一貫立場鮮明,敢做敢當,言詞犀利,這種作風在戲劇界並不多見。他不但不停止演出,還在十幾個城市大學校園巡演,還去了台灣、甚至出國到美國去,成為當年戲劇界的一大新聞。

這齣描寫七十多年前中央大學往事的戲,在現今台灣的中央大學演出,別開生面。引起台灣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藝術總監周慧玲教授的關注,願意和南京大學聯手打造這個關於中大校長和教授們的喜劇。她親任第二版導演,請來台灣的專業設計師,改變了初版簡陋的佈景燈光,演出也正規了,稱為「中大兩岸傳人版」。

《蔣公的面子》由南大藝術碩士劇團演出,這個由文學院碩士組成的劇團,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存在,發起人陳白塵先生繼承田漢「南國劇社」的藝術精神,指導學生演出《夜店》、《第十二夜》、《人民公敵》等世界名劇,意在培養學戲劇的學生自導自演熟悉舞台,沒想到一齣《蔣公的面子》一演成名,舉國皆知。從此,這個劇團走出校園,成為一個地方性、社會性的專業劇團。一齣戲,竟有這麼大的感召力,真不由人不看重藝術的力量。

《蔣公的面子》成了全國事件,得到社會的認同,有了面子,促動了「裡子」,南大文學院出了名,江蘇省都有面子,局面隨之改變。首演時,省裡的宣傳部部長看過之後一言不發,但很快,撥了一筆不小的錢給劇團。這齣戲公演賺得的票房,養活了原本是業餘的劇團,還自資辦了一本雜誌《戲劇影視評論》,發表有水準、觀念鮮明的評論文章。有裡子有面子,名利雙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