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古今談】李隆基李林甫怎樣敗壞唐朝?

2018-06-08

范 舉

唐玄宗李隆基打倒太平公主這個野心集團,當上了唐朝皇帝,以開元為年號。李隆基大力推行改革,休養生息,唐朝的國家力量,急劇上升,達到了頂點。

但是到了開元二十四年(公元七三六年),他一舉罷免宰相張九齡,起用了李林甫,李林甫是李唐皇族的血裔,在宰相的位置上專權十九年,終於釀成了安史之亂。戰爭長達八年,唐朝的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三,國力由盛轉衰,唐朝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杜甫的唐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人民受到戰亂的痛苦。

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一年)李隆基已經執政三十年了,五十多歲了,他對於唐朝的繁榮,感到躊躇滿志,不想再為政務勞累了。他泡上自己的媳婦楊玉環,而從中施展吹捧術,大力推薦楊玉環的就是宦官高力士,「從此君王不早朝」。李隆基的年齡比楊玉環大三十四歲,楊玉環性感美麗,迷湯高手,而且能歌善舞,很快就把李隆基迷得神魂顛倒,並把外家人馬拉入權力中心,楊國忠擔任了大官。李隆基勵精圖治的時候,大約每三年就換一個宰相,不讓他們在權位上留得太久,大政方針都由李隆基策劃。泡上了楊貴妃之後,他把什麼工作都交給了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有兩個特點,第一善解人意,很知道怎樣服侍皇帝,而且行政能力一流,辦事妥當,善於改革,裁減許多不必要的行政環節,減少制衡,避免議而不決,他清楚知道了少數民族不斷侵犯邊疆,當時的軍費開支浩大,唐朝已經沒有能力養起一個強大的軍隊,李林甫想到了「給政策」而不給予軍費的辦法,讓地方的節度使不僅擁有軍權,而且擁有地方財政大權,讓他們自籌軍費。

唐朝首都長安附近轄區,經常缺乏糧餉,出現糧食危機,李林甫十分聰明,在平常的年份,通過運河把南方的穀物運輸到了關中地區,建立巨大的糧倉,到了出現饑荒的年份,就動用後備的糧食,讓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的李隆基放心地享樂。李隆基正需要這樣的代理人,所以一直放手讓他當這個太平宰相。李林甫的缺點就是「妒忌賢能」,他非常害怕有人競爭他的宰相位置,李隆基深明李的缺點,要罷免他易如反掌。

當時唐朝的節度使,經常是文武雙全的人才,打完仗之後,節度使就要離開軍隊,返回中央政府,很可能會給皇帝看中,取代他的位置,所以李林甫就想了一個毒計,說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紛紛起兵,如果經常調動節度使,很可能降低戰鬥力,不如把節度使的任命長期化,加上軍餉不足,讓他們主管地方的政務和稅收,籌集軍費,這樣就使得邊境安寧。結果,沉迷於奢侈淫樂的李隆基,一口就答應了。

這個時候,唐朝的貴族和大官紛紛兼併土地,截取朝廷的稅收,結果讓中央的財政收入愈來愈少。社會出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懸殊現象,老百姓苦不堪言,不少高官可以出售官位,撈到盆滿缽滿,政治腐敗。這個時候,李林甫警告朝廷的所有諫議官,你們不要亂說話爆內幕,否則,你們什麼官位都沒有了。李林甫權傾一時,結果弄得朝政鴉雀無聲,李隆基根本聽不到唐朝危機快要到來的任何訊息。而這個時候,唐朝各地的節度使都由少數民族的軍官擔任,安祿山和史思明對於皇宮裡面的豪華和奢侈,深有體會,由於擁有兵權和收取稅收的大權,他們決心超過編制,自己養了一批私人軍隊,積蓄力量,準備作反使用。

當時李隆基急於利用這些外族將領保衛邊區,千方百計對節度使進行拉攏。如此一來,唐朝初期的節度使和番將不能長期擁有軍權,平時只能當閒職的派遣官吏制度,就崩潰了。 加上府兵制,沒有軍費支持,中央的軍隊戰鬥力大大衰弱。當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造反的時候,唐朝的軍隊就兵敗如山倒,國力大衰,不久就滅亡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