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阿根廷「出局」的聯想

2018-07-14
■基利安麥巴比在比賽中表現出活力、信心與速度。 路透社■基利安麥巴比在比賽中表現出活力、信心與速度。 路透社

■ 張桂輝

海外網7月11日電,北京時間2018年7月11日凌晨2點,世界盃第一場半決賽中,法國隊以1:0戰勝比利時成功晉級決賽。賽後,法國球迷湧向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或是高唱法國國歌《馬賽曲》湧向市政廳廣場,開始瘋狂慶祝......

也難怪。和平年代,最為吸引眼球,最能凝聚人心的,莫過於體育賽事。而世界盃足球賽,無疑是各類體育賽事中最熱門、最勾魂的角逐。雖然,怒其不爭、恨其不強的中國隊,依然「足不出國」,只能可憐兮兮、默默無聞地坐在電視機前「靜觀其賽」,但絲毫不影響球迷們對足球的鍾愛。就連一向好靜不好動、學生時代很多體育項目「不及格」、對足球更是半竅不通的我,也頗為關注、熱衷賽事。

早在2018俄羅斯世界盃開賽之前,我就注意到有媒體推出的「十大熱門話題」。其中第八個是:「能否誕生世界盃新冠軍」?並自問自答:「巴西、阿根廷、德國、法國傳統豪強奪冠幾率自然非常高,本次世界盃能否誕生一個新的世界冠軍也是一大看點。」然而,競技體育,既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預言」。平均年齡超過30歲的阿根廷隊,在世界盃16強賽首輪,就沒能抵擋住法國隊的「青春風暴」。最終,以3:4敗下陣來,以致印度一名20歲、名叫Monotosh Halder的「阿根廷和美斯球迷」在家中自縊身亡。我在為這名年輕的「鐵杆球迷」惋嘆的同時,琢磨茪@個問題--阿根廷失敗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球隊的頂樑柱「美斯老矣」不無關係。

在小組賽階段就跌跌撞撞,驚險進入16強的阿根廷隊,雖有不少經驗豐富的老將,外加當今世界足壇巨星之一的美斯,但法國隊不單人員配備、整體配合等佔有優勢,尤其是平均26歲年齡,創出二十年來世界盃球員平均年齡新低。在我看來,法國隊所以能夠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決賽,成為奪冠熱門,19歲的基利安麥巴比功不可沒。別的不說,單是他在每場比賽過程中的朝氣與活力、信心與速度,就比美斯更為有聲有色,更加可圈可點。反觀阿根廷隊,平均年齡是本屆世界盃最大的。換句話說,阿根廷隊出局,除了在戰術上值得商榷外--比如,當31歲的美斯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時,仍然把他作為單前鋒--隊員年齡偏大,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聯想到培養年輕幹部話題。加快培養和使用年輕幹部,既是事業蓬勃發展的保證,也是一個永琲爾傶D。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會議強調,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關係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可謂高瞻遠矚,切中肯綮。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屋建瓴、從長計議,茪O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在破除唯年齡偏向的同時,改進後備幹部工作,優化幹部成長路徑,落實常態化配備目標,年輕幹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從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高度,切實增強責任感與緊迫感,以更長遠的眼光、更有效的舉措,及早發現、及時培養、源源不斷選拔使用適應新時代、新任務要求的優秀年輕幹部。

有句成語,叫「後繼乏人」。大量事實表明,後繼所以乏人,往往與忽視培養年輕幹部密切相關。這一點,是有歷史教訓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因為忽視培養年輕幹部,且事必躬親,據史料記載,「事無鉅細,亮皆專之」,甚至是「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諸葛亮如此這般,自己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不說,還導致在他逝世之後,出現了無人挑大樑的尷尬局面。是蜀國沒有人才麼?不是。蜀國前中期,劉備屬下人才雲集。只因未能合理授權、適時栽培,致使年輕人才無法脫穎而出。

毛澤東宣導的黨委工作方法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高明的、理智的。道理明擺荂A任何一個領導者,能力再強,精力、體力總是有限的。當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成為事實上的大權獨攬者。他雖然有頗為著名的用人七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但他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在用人方面卻存在不理智、不開明的地方。

歷史上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說的是周瑜心胸狹隘。其實,在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問題上,諸葛亮的心胸也不算大。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諸葛亮因為心胸不大,時刻擔心茪j權旁落,牢牢控制荍蔬惜˙﹛A連睡覺眼睛也是半睜半閉,藉此觀察身邊的風吹草動。因為對人都不夠放心,自然也就不敢放手了。他這種瞻前顧後、提心吊膽的用人觀,導致他不得不事必躬親、廢寢忘食。據《資治通鑒》第70卷記載,就連校對公文這樣公務,諸葛亮也曾親力親為。諸葛亮這樣做的後果是,讓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沒有「試鋒芒」的機會,使那些胸有大志的人不敢有「顯身手」的想法。比如,劉備託孤以後,那個歷史上遭人嘲笑的劉禪,近乎成了一個擺設的花瓶、無事的皇帝。可憐生性軟弱的劉禪,心有憋屈,口不敢言,只好長年累月憋荋e荂C因為諸葛亮已然「眾星拱月」,孤獨的他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了--縱有天大本事,也無法施展呀。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寫道:「政事無鉅細咸決於亮。」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早在多年前,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就曾預言過,因為諸葛亮事無鉅細、包辦代替,長此以往蜀漢必然出現後繼無人的悲情結局。結果,非但被不幸言中,而且因國力衰敗導致國家滅亡。箇中沉痛教訓之一,便是諸葛亮大包大攬,年輕人沒有鍛煉成長的機會,自然胸有遠大抱負、身懷超凡能力,也只能長期處於「長不大」「不成熟」「不好用」的狀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森林中品種再好的小樹,倘若長期被其他樹木遮虒n荂A雖然減少了風吹雨打的淒苦,卻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和雨露,終其一生也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長江後浪推前浪。開明的領導者,對年輕幹部既要用心培養,更要充分信任,做到該放手時且放手。哪怕年輕人某些方面嫩了點、實踐經驗少了點,有時可能走些彎路,甚或出現一些失誤,也不必大驚小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允許失敗,才能輕裝上陣,放開手腳摸爬滾打,櫛風沐雨積累經驗。反之,前瞻後顧,怕這怕那,不搭平台,不加培養,年輕幹部焉能脫穎而出成為棟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