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姻緣石與蘭谷

2018-07-07

■ 葉輝

姻緣石位於寶雲道,據說為「求配偶得配偶;求子嗣得子嗣」的神奇石岩,猶如石筆斜插在石座上;復有一說,此石酷似陽具,故得「求子嗣得子嗣」之名;其實寶雲道一帶俱為危險斜坡,恐防山泥傾瀉,港府遂派員為斜坡處理工程,豈料竟出現一塊有如人頭般的岩石,頂端更長出青草,恰似頭頂上的亂髮。

話說在1964年,在當地及附近聚居的市民自發捐款,私人集資而將此岩石粉飾,在其下半部分繪成人身之形,其後亦增設印度教的四面神等神壇多處,日久而漸變成朝聖之所了;每逢農曆初一及十五日均有善信前往參拜;而祈求姻緣的善信每逢農曆初六、十六及二十六日,均會到此石膜拜;而農曆六月,傳說為石公及石婆誕辰之月份。

早在二戰期間,就有一名日本憲兵與一名中國女子相愛,但卻遭家人所反對,其後雙雙私奔上山雙宿雙棲(即姻緣石現址),及至後期,兩人就餓死於山林間而化成人形石頭;傳說此對異國戀人託夢給北角一帶的婦女,許下諾言,盡力撮合所有向之膜拜的有情男女;姻緣石從上世紀50年代起,祈求姻緣特別靈驗。

站在此塊奇石之上,可俯瞰山下景色:灣仔、跑馬地馬場、黃泥涌盡入眼簾;或者可從舊灣仔郵政局出發,沿指示牌步行至灣仔峽道,再向上行,大約20分鐘即可到達「蘭谷」,此地又稱為寶雲道花園,再前行約20分鐘,就可到達姻緣石了。

其實所謂「蘭谷」,就位於寶雲道與寶雲徑的交界處的峽谷,在二戰前,為V字形之向北峽谷,三面叢林,兩旁山溪流水,寶雲道橫架溪澗之上,實際上就是一道幾丈長的三眼橋,橋的兩端都有小徑進入風景清幽的峽谷。

當地市民遂稱之為「蘭谷」,峽谷的岩石壁上,由遊人鑲嵌四塊大理石漢字雕刻:從右至左為葉恭綽所題的「聽泉」、陳鑑坡所題的「活水」、海天逸叟所題的「滌塵」(已失)及佚名所題的「清泉」;當中的「活水」(或稱「活水公園」)至今仍為部分市民對此處的雅稱。

就在民國三十年(1941年)之時,就有10位旅港的親清朝讀書人定期在此地聚會以研究詩詞歌賦,時人稱之為「九老團」,其中最年長的為當年78歲的劉薇卿及77歲的梁覺民,其餘則為嚴醒庶、馮子舟、甘卿遠、胡選默、羅亦璋、莫雨澗、岑季翹、呂觴憮;其中呂觴憮當年僅55歲,因此不入九老之列。

他們舉辦「蘭谷雅集」,以「撥雪尋古道,倚樹聽流泉」為韻,拈韻分題,吟詩幾十首而成詩集《蘭谷吟》,由最年長的劉薇卿撰序,開端有「寶雲道,香島靜境也,最勝處曰蘭谷,仰接層巒,俯臨清澗,蔚然而深秀」幾句,遂將「蘭谷」的美景加以描寫出來,於此傳為佳話;及至1965年春季,港府在峽谷填土,改建成公園,當年建造一座四角涼亭,復有小徑,座椅、花圃及盥洗室等設備,以方便各地觀光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