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西)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早前主持「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審議時的表現,不斷被反對派議員追擊。梁君彥昨日表示,議會的劍拔弩張並非始於他身上,而是出於議題本身具備爭議性。在面對有爭議的議題時,他一定會先諮詢各黨派代表,並對反對派議員聲稱他「零溝通」感到無奈,「似擺我上枱囉!」
梁君彥昨日接受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訪問時指出,在過去一個立法年度,除了修改議事規則和審議「一地兩檢」等具爭議性的議題外,其餘時間尚算順利,議員能夠暢所欲言,通過的法案數目是去年的一倍。
他認為,議會處理「一地兩檢」時的劍拔弩張並非始於自己,而是因為議題本身具爭議性,而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時,議員間未有共識,作為主席的他只能「硬食」。
劉慧卿質疑他在審議「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時限制議員發言時間及次數,是「做法不當」,梁君彥對此並不認同。他強調,自己參考過往處理爭議議案的經驗,才訂下審議「一地兩檢」的36小時限制。
「審36小時」 反對派早知
他解釋,「一地兩檢」只須審議8條條文,內容相當簡單,自己會視乎情況彈性處理,只要反對派議員不拉布,善用討論時間,36小時絕對充足。基於維護議會尊嚴,他絕不允許議員拉布後再延長會議時間。
劉慧卿又質疑梁君彥與議員之間缺乏溝通,梁君彥坦言,立法會並非屬於他個人,身為主席的他只是70名議員之一,但自己在面對爭議議題時定必諮詢各黨派代表。
他指出,自己在訂下36小時限制時,均有與建制派及反對派的議員商討,雙方都一定知道相關決定,奈何反對派議員卻聲稱「從未與他溝通」。
不過,他認同溝通上有進步空間,並會考慮在未來加強與各方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