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德早建中醫院 「中西合璧」見效

2018-08-06

香港未來將會有第一間中醫醫院,但其實早在1991年德國已有第一所中醫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德國魁茨汀中醫院院長戴京璋表示,該中醫院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模式帶來一定的療效,病人一般在兩周內慢慢減少進食西藥,六成多的病人更在6個月後表示療效是「好或非常好」。他認為,中西醫應求同存異、優勢互補,才能發揮更好的治療功效。

近年不少外國運動員都以中醫拔罐治療運動勞損及傷患,令外界更關注中醫藥的療效。

戴京璋昨日在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上表示,北京中醫藥大學德國魁茨汀中醫院在1991年成立,是外國首間中醫院,並於2005年設立門診提供中醫治療等,至今約有75張病床,每年約有1,000個個案,病者平均年齡為54歲,當中70%是女性。

戴京璋續指,醫院的中國醫療隊約有3名內科醫生、兩名針灸醫生、兩名推拿醫生、1名氣功醫生、兩名藥師及1名護士,也會有德國醫護人員,他們每周都會一起開會討論醫治情況。

他表示,醫院接收的病例特點多為長期接受西醫治療但效果欠佳、病程長且病情複雜、止痛藥及激素使用過多及進行多次手術等。

逾六成病人讚「好或非常好」

他表示,醫院的中醫治療多為內服外用,如有需要再配合針灸、推拿、氣功等,根據在2008年至2017年期間,接受統計的9,497名病人中,一般在2周內慢慢減少進食止痛藥,3周至4周大多會停用,並有65.3%的病人感到「好或非常好」。

至於病人請病假方面也有所改善,在1,866個接受統計的病人當中,入院前1年的病假平均為47.1日,出院後1年病假平均為23.4日,平均每名患者減少13日病假。

戴京璋認為,中醫藥治療不但為了德國患者的健康,也為中醫藥國際推廣及傳播作出突出貢獻,又說中西醫應求同存異、優勢互補,才能發揮更好的治療功效。■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佩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